阴阳学说

时间:2010-04-1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1.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涵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为阴,厥后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内外,行为状况的躁动和安好等,并以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阴阳代表彼此对立又相面接洽相关的事物属性。一样寻常地说往往强烈行为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敞亮的都属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降落的、严寒的、惨淡的都属阴。

  3.对付中医学而言,人体具有凝结。津润、按捺等浸染的物质和成果属阴;人体具有敦促、温和、兴奋等浸染的物质和成果属阳。  4.阴阳二者互根互用,既彼此对立又彼此依存。

  5.阴阳二者且对立制约、消长平衡,在必然前提下彼此转化。

  6.中医以为人体结构可告别为阴阳对立的两部分。

  7.中医学常以阴阳学说来声名人体的心理成果及病理厘革。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之间以及机体的物质与物质、成果与成果之间、成果与物质之间必需贯串毗邻相对的阴阳和谐才华维持正常的心理勾当,否则就会产生疾病。

  8.就诊断而言,疾病临床默示虽然错综庞年夜但都可用阴或阳来加以概括。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都以分袂阴阳属性为首务。

  9.中医治病不单要精确诊断确定治则,而且要熟炼把握药物的阴阳属性。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药能清火退热如黄芩、栀子;温热药能驱寒温补如附子、干姜等。辛、甘、酸、苦、咸为中药的“五味”,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10.中医治病的基来历根底则便是调解阴阳,补其不敷,泻其有余,规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总之,中医治疗疾病,便是按照病症的阴阳偏胜偏衰情形确定治则,然后再联络药物的阴阳属性选择响应药物,更正疾病的阴阳失踪衡状况,到达治愈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