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诊、腹诊

时间:2010-04-1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触诊」

    年夜夫以自己的手指,触摸病人的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的温度、润涩、储蓄堆集、痞块、肿胀和痛楚悲伤回响等情形,称为触诊。触诊常能网络到帮忙诊断的第一手资料。触诊皮肤温度时,应仔细室内温度;触诊胸腹时,应仔细患者的体位和情感,不成令其神经求助。

    (1)触扪皮肤:主若是感知病人皮肤的温度和湿度。若皮肤清凉,自觉畏寒,而不发烧,则多为虚寒;如皮肤烫热、无热无汗或有汗而不久不多,常为外感;肌肤清凉,汗出清稀,则多阳虚;肌肤灼热,汗出如油,是阴虚;自感发烧,但扪之不热,多属虚热(阴贫血、气阳虚)。

    (2)触摸伯仲:伯仲清冷,身不发烧,则为寒厥,多因阳虚;若伯仲清冷,而头身发烧,此为真热假寒的热厥;手背热,多为热病,兼恶寒发烧者为表证,不恶寒但发烧者为里证;手心热,则多阴虚内热,见于慢性耗损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等。小儿发烧指冷,伴见眼红有泪、流涕咳嗽、须防麻疹,如并见口腔颊粘膜有藐小白点,即可确诊。

    (3)触扪胸腹:胸高气粗,手按胸廓起伏有力,则多为风热袭肺(如支气管肺炎)或痰热壅肺(如年夜叶性肺炎)。左乳下(虚里),心跳动不应手,为宗气内虚(心力衰竭);不用手摸,其心动应衣,为宗气外泄(心肌肥年夜);心下(上腹部)痞满,按之硬痛者,为结胸(痰热水结),按之濡软者为虚痞(脾虚气滞)。

    胁肋为肝胆部位,右侧储蓄堆集属肝(肝肿年夜);左侧储蓄堆集属脾(脾肿年夜);胀满痞痛,忽聚忽散为“聚”(气郁);有形不移,结实拒按的为“积”(血积)。肝脾肿年夜,均属储蓄堆集,储蓄堆集还包孕腹腔包块,肿瘤。脘腹胀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喜得热烫为寒,喜近冷物为热;腹壁灼热烫手为内热(多为肠胃热);腹部膨胀,移动震惊,按之随手而起,满身浮肿为水臌(多见于肾性水肿);按之结实,肤色苍黄,青筋袒露,四肢瘦弱者,为血臌(多见于肝性腹水);小儿腹年夜青筋,四肢瘦弱,毛发干萎,鼻痒,唇烂者为疳积(为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脐腹痛楚悲伤,左腹下按之有块状累累者为燥屎(降结肠部位可摸到结粪);腹痛时有包块鼓起,按之凸凹不服,上下移动者为虫积(可为蛔虫性肠壅塞);腹痛偏右,在髂骨隆起处与脐联线的中、外1/3交点(阑尾点)按之痛甚,痛时缩足而卧的,为肠痈(阑尾炎);小腹胀满拒按,小便不通利的,为蓄水(尿潴留);小便通利的为蓄血(年夜便色黑,年夜概是肠出血)。

    「腹诊」

    已往,对中医的诊断手腕只谈望、闻、问、切四年夜诊。对腹诊有的根柢漏而不谈,有的虽说起、也只聊聊数语带过。着实,中医的腹诊积厚流光,它源始于先秦时代,《内经》中即已总结和奠定了腹诊的理论和框架;东汉张仲景在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进一步完美和成长了腹诊,扩展了其临床运用的领域。汉后的各代中其术历久不衰,且跟着唐代医学的东传而远绍于日本并得以发扬光年夜。

    年夜家都知道,腹诊的首要内容便是医师经由过程询问有关病人胸腹部的诸种认为并举办胸腹按压和望、触等诊察手腕以武断其体内脏腑经络、气血隆替和阴阳厘革的一种诊断要领和路子,它根基上属于中医的切诊范畴,固然凡是也陪伴着有关的望诊。

    我国最早医经《黄帝内经》中,在总结先秦诊病经历时,即明晰指出,不雅察看病人体表形色的回响反映,就可推知其内脏的隐伏病变,在《灵枢》中彰明较著地提出,这是一种“司外揣内”(即从形状来测度其内部病证)的根基诊病要领和法子,并为腹诊的成长奠定了基本。

    腹诊的理论按照是什么呢?早在《内经》中就叙述了腹诊与人体经脉的散布及循行蹊径有关,由于脏腑经由过程经脉相连,气血赖经脉运行;经脉又经由过程络脉、经筋、皮部而与胸腹构成为一个有机的团体,故经由过程体外胸腹的诊察,就可以回响反映体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厘革情形。同时,因为差此外经络在胸腹的散布和循行部位不一样,其所属的脏腑也差别,是以差此外部位回响反映出的体内病变也就差别。其次是脏腑在体内所居的部位差别,则外应胸腹的部位也不一样。故后裔腹诊中胸腹差别部位与五脏相关的研究,不多半因此此为依据而开展的。《内经》除了提出腹诊的一些基来历根底理外,还提出了一些包孕视形色、察胸腹部肌肤腠理的光华、厚薄、粗密、润燥等;察寒温,以肌肤的凉热来武断正气的消长与病邪的性子;诊虚里部位以察知宗气的隆替,疾病的预后等详细内容,奠定了后裔腹诊成长的框架。往后跟着汉、唐、隋、宋、金元、明、清、各朝的担任和成长,其内容已一直获得补充与完美。并于唐代年间传入日本,且有“难经派”与“伤寒派”的分流而受到日本医学、出格是汉皇医学的正视和施展,并起到了继往开来,发扬光年夜的紧张浸染。

    腹诊的理论和要领,经由几千年的产生和成长,已日趋完美,但中、日两国传统医学间的腹诊内容却有着“同”与“异”的差别厘革。如从辨证方面看,中医腹诊只是作为一种获守信息的手腕,很少有人单凭某一胸腹指征就作出是什么证型和用什么方药的武断。而日本汉方医的腹诊辨证,则本色上因此腹诊指征为中央的丹方或证候的组合,如对胸胁苦满可分成年夜、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腹证;又如心下痞硬可分为痞坚、结实、石硬、坚满等证型;动悸可分成心中悸、心下悸、脐上悸、脐旁悸等证型可为例证。

   对辨证首要手腕的了解上,中医险些都只把腹诊视为一种救援要领,而日本汉方医则视腹为生命之本,视腹诊为“方证相对”的首要手腕。

   在辩证性和不变性上,在团体的辩证的了解论的基本上,回响反映在腹诊方面中医也常以为同一种腹症可回响反映出差别性子的证型,如诊腹满,偶尔以为按之不痛为虚、痛为实,偶尔亦据满身默示而以为上下痛不成触者非实证…诸云云类的辨证性和矫捷性,在中医腹诊中层见迭出;而日本则夸大腹诊时丹方与适应证间的不变性,出格是对经方的运用更严厉要求原方原量,全不邃密柔美矫捷辨证的原则性。

    因为上述的特色,从而回响反映在对腹诊的研究要领上,中医偏重在团体、辩证不雅概念引导下切磋腹诊与证的接洽并探求有关的客不美观指标;而日本则主为一种当代的剖析伎俩,仔细微不美观局部默示及客不美观化的研究,尤其是偏重在把腹诊与处方用药直接接洽起来查找和运用响应的丹方。

    上述有关腹诊的有关内容和差此外试探路子必定会为腹诊的成长带来新的线索和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