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年夜肠

时间:2010-04-1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肺与年夜肠

    一、肺的心理病理

    肺位于胸腔,因为肺位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其首要成果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外相,开窍于鼻。

    (一)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是指人身之气皆由肺所主管,其含义包孕三个方面:

    1.肺主气与肺的呼吸成果有关: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流的场所,经由过程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弃旧容新,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勾当。《素问·阴阳应象年夜论》说:“天色通于肺”,便是此意。

    2.肺主气与人体宗气天生有关:肺与宗气的天生有慎密亲昵相关,由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联络而成宗气,它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经由过程心脉而漫衍满身,以营养各脏腑构造,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浸染。《素问·五藏天生篇》说;“诸气者, 皆属于肺”。便是指此而言。

    3.肺主气与肺朝百脉有关:所谓“肺朝百脉”是指满身的血液,都经由过程经脉而聚会于肺。肺气能帮忙心脏调治人体气血的循行,故有“肺主治节”之说。

    肺主气的成果正常,则气机畅达,气血通顺,百脉充裕,呼吸匀称,脉来匀和,若肺气不敷,不只会引起呼吸成果减退,面且会影响宗气的天生,因而呈现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语音微贱,身倦乏力等。

    (二)肺主宣发与肃降

    1.宣发成果:宣发即有宣通发散之意。其成果有三个方面:一是经由过程肺的气化,排击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满身;三是宣发卫气,调治腠理之开合,渗出汗液及病邪等。是以肺失踪宣散,即可呈现呼气倒霉,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和无汗等病变。

    2.肃降成果:肃降即有清肃和降落之意。其成果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肺为华盖之脏,故将吸入之清气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三是祛除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贯串毗邻呼吸道的清洁。是以肺失踪肃降, 可呈现呼吸短促,咳喘、咳痰等病变。

    宣发与肃降是肺脏的两种心理成果,两者是彼此和谐的,宣矫魅正常,则肺气升降进出畅达,呼吸调匀,若宣降反常,就会产生“肺气不宣”或“肺失踪肃降”的病变。

    (三)肺主通调水道

    肺的通调水道成果,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渗出起着疏浚和调治的浸染。肺主宣发,不单将水谷精微宣布揭晓满身,而司腠理开合,调治汗液的渗出;肺气肃降,不单将吸入之清气下纳于肾,而且也将体内的水液一直地向下运送,经肾与膀胱的气化浸染,天生尿液而排击体外。因肺气能促进和调治水液代谢。以是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若肺的通调水道成果减退,就可产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肿,无汗等病变。

    (四)肺主外相,开窍于鼻

    外相,是皮肤、汗腺、毫毛等的总称,为一身之表,是人体防御外邪的樊篱。外相由肺输布的卫气与津液来温养,使外相汗孔开合正常,起着保卫机体,防御外邪的浸染。《素问·五脏天生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说了然肺与外相在心理上有慎密亲昵相关。肺气充沛,则外相滋润津润,开合正常,邪不易入侵;若肺气衰弱,则外相御邪手段减弱而易感冒,从而呈现恶寒发烧、鼻塞、咳嗽、气喘等肺卫不宣的证候。

    肺司呼吸,鼻是呼接进出的通道,故鼻为肺窍。鼻的通气和嗅觉成果,与肺气的和畅有关。如《灵枢·脉度篇》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喷香臭矣”。因为鼻为肺窍,以是外邪犯肺,常从口鼻而入。如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每见鼻塞流涕,嗅觉失踪灵:若肺热壅盛,则常见鼻翼怂恿之症。

    (五)肺与年夜肠的相关

    肺与年夜肠经由过程经络相互络属,构成表里相关,在心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如肺气肃矫魅正常,则年夜肠传导如常,年夜便畅达;若肺失踪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则年夜便秘结;反之,若年夜肠实热,腑气不通,也可影响肺气倒霉而咳喘。

    (六)肺与其余脏的相关

    1.肺与心

    肺主气,心主血,血之运行赖气之敦促,而气之输布亦赖于血之运载,两者联络,才华敷布到满身,两者密不因素,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等说法。若肺气衰弱,宗气不敷,则运血无力而导致心脉瘀阻;若心气不敷,血运不畅,也会影响肺之宣降成果而致胸闷、咳喘等症。

    2.肺与脾

    肺主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气受水谷之气的资生,而水谷之气,也赖肺气为之输布,其水液的运化,亦需肺气的通调。若性情衰弱,可致肺气亦虚而呈现疲钝无力,少气懒言等证;水湿勾留,聚结成痰,影响肺气的宣降而见咳嗽、痰多,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若肺失踪通调而致水湿困脾,则可见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二、年夜肠的心理病理

    年夜肠上接小肠、下连肛门。主传化糟粕。《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年夜肠者,传导之官,厘革出焉”。是指年夜肠接管小肠下注之浊物,进一步领受其水分,变为粪便,排击体外。若年夜肠传导反常,便会呈现腹泻、便秘等症状。

    三、肺病的辩证论治

    (一)肺气虚

    主证:咳嗽气短,动则气喘,痰多清稀,怕冷自汗,易患感冒,神疲钝力,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衰弱。

    辩证:肺气不敷,宣降无力,故见咳嗽气短,动则气喘;通调倒霉,聚湿成痰,故痰多清稀;肺卫不敷,外相不固,故怕冷自汗,易于感冒;宗气不敷,脏腑失踪养,故神疲钝力,声低懒言;气不敷以行血,故舌淡苔白,脉衰弱。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药用人参、黄芪、五味子、甘草等。

    (二)肺阴虚

    主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辩证:肺阴不敷,肺失踪津润,故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热伤肺络,则痰中带血;阴虚内热,迫津外泄而盗汗,阴虚生内热,故见颧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药用生地、沙参、麦冬、百合等。

    (三)燥邪犯肺

    主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鼻干咽燥,喉痒,咳甚胸痛。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本证以肺燥为主,无阴虚症状。

    辩证:风燥伤肺,津液被灼,故干咳无痰,喉痒,鼻干咽燥;燥热伤肺,肺络受损,则痰中带血;肺气倒霉则胸痛;舌红苔黄,脉细数均为燥热之征。

    治法:清肺润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药用桑叶、枇杷叶、杏仁、沙参等。

    (四)风寒束肺

    主证:咳嗽声重,咯痰稀白,恶寒发烧,头痛身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辩证: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故咳嗽声重;气不布津,寒凝为痰,故咯痰稀白;风寒外束,营卫反面,故恶寒发烧,头痛身楚;肺窍倒霉,则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为表寒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止嗽散;药用麻黄,桂枝、紫苏、桔梗、陈皮、半夏等。

    (五)痰浊阻肺

    主证:咳嗽气喘,痰多泡沫或色白粘腻,喉中痰鸣,胸部满闷,甚则不能平卧,苔白腻,脉滑。

    辩证:痰浊.阻肺,肺失踪宣降,则咳喘痰多,胸闷;平卧痰浊壅阻,气道越发倒霉;苔白腻,脉滑为痰湿之象。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利肺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药用陈皮、半夏、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茯苓等。

    (六)肺实热证

    主证:咳嗽气喘,痰黄稠带血,胸痛,鼻煽,身热,口干,年夜便干结,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辩证:痰热壅阻,肺失踪清肃,故见咳喘,痰黄稠,鼻煽,身热;热伤肺络,则痰中带血,肺气倒霉则胸痛;肺失踪通调,热灼津液,故口干,年夜便干结,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或麻杏石甘汤,药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苓、桔梗、瓜萎、贝母、石膏、杏仁等。

    四、年夜肠病的证治

    (一)年夜肠湿热

    主证:发烧,腹痛,腹泻,肛门灼热或年夜便脓血,里急后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辩证:湿热蕴结年夜肠,气血受阻,传导失踪职,故见发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湿热熏灼,热腐为脓,故肛门灼热,年夜便脓血,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燥湿

    方药:白头翁汤;药用黄连、黄苓、黄柏、白头翁、秦皮等。

    (二)年夜肠津亏

    主证:年夜便干结,甚如羊粪,难于排击,常数日一行,伴有头晕、口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辩证:年夜肠津液不敷,肠失踪津润,故年夜便秘结,数日一行;胃气失踪降,浊气上逆,故有头晕、口臭;口干咽燥、舌红苔燥、脉细涩皆为津亏之象。

    治法:润肠通便

    方药:麻仁丸;药用火麻仁,郁李仁、瓜萎仁、柏子仁等。

    附:咳 嗽

    一、概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首要证候之一。分袂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样寻常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古代医家有“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等说法,咳嗽一证可呈此刻多种疾病之中,当代医学中的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病,均可参考本篇举办辩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糠衷的病因额外感和内伤两年夜类:

    外感咳嗽是肺脏本身的病证,多以风邪为先导,而来寒、热、燥等邪气,从外相和口鼻侵入人体,起主犯肺,使肺失踪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内伤咳嗽常涉及其余脏腑,因肺为娇脏,任何脏腑有病每每累及于肺而产生咳嗽,如脾失踪健运,痰湿内生,上扰于肺;情志不舒,肝郁化火,上乘于肺;肾阳不敷,气化倒霉,水气上犯;肺本身气虚、阴虚,皆能影响肺气的升降进出而致咳嗽。

    不论外感与内伤咳嗽,病机均属肺系受病,宣降反常,肺气上逆所致。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日久不愈,可损脏腑,成长成为内伤咳嗽,而内伤咳嗽多邪实与正虚并见,肺卫不固,又易外感,使咳嗽加重,故外感与内伤咳嗽,可互为因果。

    三、辩证论治

    辩证首先应区别外感照样内伤,论治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见肺卫表证,属于邪实,治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多为久病,重复爆发,如见他脏引起者,多属邪拭魅正虚,治当去邪止咳,两全扶正。

    (一)外感咳嗽

    主证:咳嗽声重有力,痰清稀色白,咽痒,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烧,无汗,满身酸软,舌苔薄白,脉浮紧。

    辩证: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故咳嗽,咽痒,鼻塞流清涕;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结为痰,故痰清稀色白;风寒外束,卫阳被遏,故见恶寒发烧,无汗;经络失踪和则满身酸软,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象。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紫苏9克、杏仁9克、前胡9克、法半夏9克、陈皮9克、羌活9克、生姜3片、甘草5克。

    2.风热咳嗽

    主证:咳嗽不爽,痰黄浓厚,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黄涕,头痛身热,恶风汗出,苔薄黄,脉浮数。

    辩证:风热犯肺,肺失踪清肃,热伤津液,故见咳嗽不爽,痰黄浓厚,鼻流黄涕、口渴咽痛;风热犯表,卫表反面,故头痛身热,恶风汗出,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9克、菊花9克、杏仁9克、薄荷3克、桔梗9克、连翘9克、牛蒡子9克、芦根15克、甘草5克。

    3.风燥咳嗽

    主证:干咳无痰,或痰少浓厚,或痰带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烧,鼻干咽噪,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辩证:风燥伤肺,肺失踪清润,故干咳无痰,痰少浓厚;燥热灼津则鼻干咽燥;热伤肺络则痰带血丝,咳引胸痛;风燥外客,表卫反面则恶风发烧;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为燥热之象。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9克、杏仁9克、贝母9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淡豆豉6克、梨皮9克、栀子9克、甘草5克。

    (二)内伤咳嗽

    1.脾虚咳嗽

    主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脘胀满,纳少呕恶,神疲钝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滑。

    辩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肺气壅遏,故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不健运,痰湿中阻则胸脘满闷,纳差,呕恶;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故神疲无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之象。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加减:陈皮9克、半夏9克、苍术9克、茯令12克、杏仁9克、厚朴9克,甘草5克。

    2.肝火犯肺

    主证:咳嗽阵作,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面赤咽干,胸胁胀痛,口干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辩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踪清肃,故咳嗽阵作,痰滞难出;肝火上炎则面赤咽干,口干苦;肝脉布两胁。脉络失踪和,故胸胁胀痛;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肺热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2克、地骨皮12克、栀子9克、黄芩9克,知母9克、天花粉9克,青皮9 克、海蛤壳15克、年夜青叶9克、甘草5克。

    3.肾虚咳嗽

    主证:咳嗽重复爆发,痰涎清稀呈泡沫状,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头晕、心悸、形寒肢冷,肢体綦重沉重,腰腿酸软,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细。

    辩证:肾阳不敷,气化倒霉,水饮内停,上扰于肺,故咳嗽,痰涎清稀呈泡沫状;卫阳不固,易感外邪而诱发,故重复爆发;水气上泛则头晕、心悸;水气游溢肢体则肢体綦重沉重;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虚则腰腿酸软;阳虚生外寒,故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为水湿内停之象。

    治法:温阳利水,理气化痰

    方药:真武汤加减:熟附子9克、干姜9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五味子9克、白芥子9克,苏子9克,旋复花9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

    4.肺虚咳嗽

    主证:起病迟缓,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瘦削神疲,午后潮热,伯仲心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上一篇:藏象学说 下一篇:肾与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