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时间:2010-04-12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概述】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传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熏生病,临床以发烧,咽喉肿痛或伴化脓,同时满身呈现满盈性猩赤色皮疹为特性。本病首要产生在冬春季节,有很强的熏染性,以2~10岁小儿多见。预后一样寻常较好,但有的患儿因体质素亏,或治疗欠妥,可产生并发症,如要害环节炎、心肌炎、肾炎等。本病中医称“丹痧”、“疫痧”、“烂喉痧”等。

    【病因病理】
    本病为感应熏染瘀毒疫疠之邪所致。病势急暴,痧毒疫疠之邪,乘季候不正之气,从口鼻侵入,蕴于肺胃。
咽喉为肺胃之流派,外邪束于外,疫毒郁于内,蒸腾肺胃两经,上循咽喉,故首见恶寒发烧、头痛咽痛等症。邪毒化火,上攻咽喉,则红肿痛楚悲伤,或起白腐侵蚀。疫毒之邪,从肌表而透,则发痧疹,色红如丹;毒重者,丹疹可融合成片。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灼津耗血,故见舌生芒刺,状如杨梅。若邪毒炽盛,内陷心肝,则可呈现抽风、晕厥等危重症状。若血分毒热内燔,熏灼营血,则痧疹色呈紫红或瘀点。本病后期常见肺胃阴伤之证。肺阴不敷者,皮肤干糙、脱屑,若胃阴内伤者,可见食欲不振,口唇干燥,年夜便秘结。在病程中,毒热伤及心气时测可呈现心慌、心悸,脉来结代。若毒热未清,流窜筋骨要害环节,可引起骨节痹痛和红肿灼热。余邪未清,内归肺脾肾,水液通调失踪职,导致水湿内停,外溢肌表,可形成水肿。

    【诊断要点】
    1.可有打仗史,打仗后暗藏l~7天发病。
    2.起病急,俄然高热,咽峡炎和排泄性扁桃体炎。病儿在发病12小时后即呈现皮疹,最早见于腋下、腹股沟与颈部,一样寻常24小时内发遍满身,皮疹为满盈性猩赤色很细的丘疹,疹点间或呈一片红晕。脸上不见红疹,口周反显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区。皮肤折叠处,如腋下、腹股沟和臀部,皮疹较密较深,肘窝等要害环节折叠处皱痕常见色素镇静加深。规复期皮肤小片或年夜片脱屑。
    3.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或鼻拭细菌作育,可疏散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辩证分型】
    l.邪侵肺卫症状:高热口渴,头痛咳嗽,咽喉肿痛,或乳蛾红肿,上有白腐,皮肤潮红,丹痧隐隐可见,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剖析:疾病初起,痧毒夹时邪初犯肺卫,正气抗邪,邪正相争,肺气失踪宣,故发烧,头痛咳嗽。咽喉为肺胃之流派,毒邪上灼咽喉,故咽喉红肿痛楚悲伤。
痧疹已渐透达,故见皮肤潮红,丹痧隐隐可见。苔薄,脉浮数,均为邪侵肺卫之象。
    2.毒入气营症状: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侵蚀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起头,继而满盈满身,压之退色,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红刺,3~4天后舌苔呈剥脱,舌面光红起刺,状如杨梅,脉数有力。
    证候剖析:邪在气营的首要默示为毒从外泄,透发丹痧,故见壮热,烦渴,咽喉肿痛侵蚀。初透时邪热在气,舌苔黄糙;如毒热化火,内逼营血测疹色紫红如瘀点,津液被动,胃阴亦耗,故舌质光红而有刺。若毒邪炽盛,可进一步内陷心肝,呈现神昏谵语,惊搐躁动等症状。脉数有力,为实热之象。
    3.疹后阴伤症状: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咽部侵蚀痛楚悲伤减轻,见低热,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稍数。
    证候剖析:痧毒外透,壮热耗阴,阴虚则内热,故低热依恋。疹后肺胃阴津耗伤,故口于,唇燥,干咳,舌红少津。

    【分型治疗】
    1.邪侵肺卫治则:辛凉讲明,清热利咽。
    主方:桑菊饮加减加减:热盛,加羌活10克,板蓝根30克;咽喉肿痛,加玄参10克、僵蚕10克。
    主方剖析:本方合用于丹痧初起,病邪在表,或发而未透者,诸药实用,使邪从汗泄,毒随痧出。方用桑叶、菊花疏风清热,薄荷解表散邪,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连翘清热透表,芦根清热生津,桔梗、甘草清利咽喉。
    处方举例:
桑叶10克 菊花10克 蝉衣6克 射干10克 桔梗3克 连翘10克 牛蒡子6克 板蓝根30克 僵蚕10克 生甘草6克。
    2.毒入气营治则: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主方:凉营清气汤加减。
    加减:壮热无汗者,加谈豆鼓10克、浮萍6克;
苔糙便秘,咽喉腐臭,气息秽臭,加生年夜黄10克(后下)、玄明粉6~10克(冲);邪毒内陷心肝,可用安宫牛黄丸1/2~1粒(吞服)。
    主方剖析:本方有清气分之热,凉血解毒之功。
方中犀角(水牛角代)、生石膏、黄连清气凉营,泻火解毒;鲜生地、鲜石斛、鲜芦根、鲜竹叶、玄参、连翘等重在甘寒清热,护阴生津,合用于丹痧虽布,而壮热浮躁,咽喉肿痛腐臭,甚则谵语妄语,舌苔黄糙无津,或尖红舌刺,痧毒化火伤阴之证。
    处方举例:
水牛角30克(先煎)黄连3克 黄芩10克山栀10克 生石膏30克 生地10克 丹皮10克赤芍10克 连翘10克 竹叶6克 玄参10克生甘草6克
    3.疹后阴伤治则: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加减:口干,舌红少津,加玄参10克、芦根30克;年夜便干结,加知母10克、火麻仁10克;低热,加银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纳呆食少,加神曲10克、谷麦芽各10克。
    主方剖析:本方为养阴清热生津的要方。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等能清润燥热而滋养肺胃之阴液,天花粉生津止渴,甘草泻火和中,扁豆健脾胃,桑叶清疏肺中燥热。
    处方举例:
    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玉竹10克 天花粉10克 桑叶10克 扁豆10克 知母6克 生地10克 甘草6克 芦根30克

    【中成药】
    1.板蓝根冲剂 逐日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
    2.六神丸 逐日3次,每次3~10粒,温开水吞服。
    3.双黄连粉针剂 逐日0.6~1.2克,插手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连用3~5天。用于毒入气营。
    4.清开灵打针剂 逐日6~10毫升,插手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连用2~3天。用于邪郁肺卫。

    【简便方】
    1.板蓝根30克,蒲公英30克,年夜青叶15克,水煎分3次口服。

    2.黄连10克,生甘草5克,水煎分3次口服。

    3.银花5克,连翘5克,紫草10克,水牛角15克(先煎),生地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甘草3克,水煎逐日1剂,连服3~5日。

    4. 黄芩15克,水煎分3次口服。

    【其余疗法】
    1.外用药吹喉 外用珠黄散或喉症散吹喉,逐日2次。
    2.针刺 取风池、合谷、曲池、少商、血海、三阴交,用泻法,逐日1次。

    【仔细事变】
    1.患儿及疑似本病者,均应间断中断治疗。
    2.冬春风行季节,小儿休止到平易近众场所去。易感者打仗本病后,应慎密亲昵不雅察看。
    3.保证患儿丰裕歇息,饮食平淡,多饮水,给以生果及蔬菜。
    4.痊可后一月内应随访患儿,并作尿老例及心电图搜检。
    5.仔细皮肤与口腔洁净,用淡盐水或一枝黄花煎液含漱,逐日2~3次。对患儿场所及病室,用食醋蒸汽消毒。

上一篇:风行性腮腺炎 下一篇: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