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涉知病 多诊识脉 屡用达药

时间:2010-04-1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为疾病种类繁多,病情瞬息万变,初上临床或从事临床不久的年夜夫,面对错综庞年夜的病症,每每感想不得体例,惊悸失措。出格是碰着中医书上所说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和“年夜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等蜃楼海市,似是而非的假象时,更给临床辨证和诊断带来极年夜的坚苦。这就必要医者普及打仗病人,在实践中慢慢堆集经历,增添才具,熟习剖析和分辩疾病的手段,以进步临床诊断水平。要而言之,欲知晓疾病,非宏壮空阔经验不能为之,褚氏所说的“博涉知病”,即是此意。

  多诊识脉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首要要领之一,也是较难把握的一种手艺。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脉象、脉法和脉的主病等阐述非凡很是厚实。仅就脉象(脉的形态)而言,晋·王叔和《脉经》中就分24种脉象,其形态各异,后人虽有歌诀、图像等形象地予以描写,但真正把握起来仍十分困难,医林早有“只可融会,不成言传”、“胸中清楚明了,指下难明”等谚语,活跃地表达了脉象的识别殊非易事。初出茅庐的年夜夫年夜概更有切身材会。办理这个困难的要领,惟有经由过程重复的临床实践,即在实际事项中细心琢磨,专心熟悉,既要丰裕阐扬自己自力思虑,又要长于向有经历的老中医就教,这样提高就会更快。褚氏所说的“多诊识脉”,确是至理名言。

  屡用达药 中药品种成千上万,最常用的就达数百种之多。要切确把握其性味、主治和死守,单靠册本常识是绝对不够的,更有赖于在临床中重复应用和不雅察看,一直总结经历,汲取教导,才华到达熟能生巧,为我所用的目的,并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如近代有名医家张锡纯耐久临床不雅察看,发明山茱萸“年夜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于是力倡重用山茱萸救治“元气将脱”之证。又如张山雷氏以为忍冬一药,“治痈疽疮疡的功能,其藤叶尤胜于花”,这是他屡经试用所得出的结论。这些本诸实践的阅历有得之见,最有助于临床。更值得指出的是,对付药物常识,我们不能拘泥昔人之说,一味盲从,还须经由再实践再了解。如当代临床发明关木通对肾脏有毒害浸染,这是昔人始料不及的,教导极其深刻。褚氏所谓“屡用达药”,堪为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