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

时间:2010-04-1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足厥阴肝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年夜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1),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
   [本经穴]年夜敦(井)、行间(荥)、太冲(输、原)、中封(经)、蠡沟(络)、中都(郄)、膝关、曲泉(合)、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募)、期门(肝募)。
   [交会穴]三阴交、冲门、府舍(足太阴),曲骨、中极、关元(任脉)
【解释】
(1)颃颡——同吭嗓.此指喉头和鼻咽部。喉咙则指下连气管部分。
【语译】
   足厥阴肝经:从年夜趾背毫毛部起头(年夜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年夜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抱 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阁下,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经由过程膈肌,散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长进入颃颡(喉头部),毗邻目系(眼球后的脉络接洽),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抱唇内。
   它的支脉:从肝分出,经由过程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成以俯仰,丈夫頽疝(1),妇人少腹肿(2),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是主肝所罹病者,胸满,呕逆,飧泄(3),狐疝,遣溺、闭癃。
【解释】
 (1)疝——与颓同,又写作“颜”。疝,为七疝之一,发病时阴囊肿痛下坠。
(2)飧泄——飧音孙。年夜便淡薄,完谷不化叫飧泄。
   (3)狐疝——为七疝之一,其证为阴囊疝气时上时下,象狐之进出无常。张子和说:“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少腹,行立则出少腹入囊中此疝进出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
【语译】
   本经有了非常改观就默示为下列的病症:腰痛得不好前俯后仰,汉子可呈现小肠疝气,妇女人可呈现小腹部肿胀,主要的则咽喉干,面尘埃,脱了红色。

足厥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1)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经(2)上睾,结于茎(3)。
   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解释】
   (1)去内踝——躁下《甲乙》《脉经》均有“上”字。
   (2)循经——原作循胫,据《甲乙》《脉经》改。
   (3)茎——指阴茎。
   (4)睾肿——《素问·缪刺》王注:“睾,阴丸也”。
   (5)长——《甲乙》《脉经》《太素》此下有“热”字。
【语译】
   足厥阴络脉,名蠡沟。在离内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由胫骨部,上行到睾丸部,结在阴茎处。
   其病症:气厥逆则睾丸肿胀,突发疝气。实证,见阳强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取足厥阴络穴治疗。

足厥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
【语译】
   足厥阴经别,从足背上足厥阴经分出,向上达到外阴部,和足少阳经别汇合并行。

足厥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年夜指(趾)之上,上(1)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结内辅骨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2)。
   其病:足年夜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解释】
   (1)上——《甲乙》无。
   (2)筋——《甲乙》作经。
【语译】
   足厥阴经之筋,肇始于足年夜趾的上边,向上结于内踝前线,向上沿胫骨内侧,结于胫骨内髁之下,再向上沿年夜腿内侧,结于阴器部位而与诸筋相联结。
   足厥阴经筋发病,可见足年夜趾支持不适,内踝前部痛楚悲伤,内辅骨处亦痛,年夜腿内侧痛楚悲伤转筋,前阴不能运用,若房劳太过,耗伤阴精则阴萎不举,伤于寒邪则阴器缩入,伤于热邪则阴器挺长不收。

上一篇:督脉 下一篇:足少阳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