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配时空的演变历程及其事理溯源

时间:2010-04-1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关键词:五行 时空 产生学事理

    五行配时空的演变历程

    五行与时空的配属相关,在汉过去的非医学著作中,木、火、金、水分属春、夏、秋、冬四序与东、西、南、北四方,土位居中间,各家所论皆相同等。所差别者是土怎样主时?一者以为土王四序或寄王于四序之末十八日,如《管子·四季》、《吕氏年齿·十二纪》、《礼记·月令》等;一者以为土主季夏,即夏季的末了一个月,亦即阴历六月,如《淮南子·时则训》等;一者以为土与木、火、金、水平分一年,各主七十二日,如《管子·五行》、《淮南子·天文训》、《年齿繁露·治水五行》等。

     在今本《内经》中,皆可寻觅出上述三种说法之余存,但《内经》却是将五脏、五行与时空直接接洽起来阐述的,这可以说是哲学的五行时空不美观与医学的五行时空不美观的根柢区别。并且在《内经》中肝—木—春、心—火—夏、脾—土、肺—金—秋、肾—水—冬的配属相关因此不停之的,差此外说法只见于脾与季候的对应相关。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间,常以四季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素问·刺要论》曰:“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序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王冰注云:“七十二日四序之月者,谓三月、六月、玄月、十仲春各十二日后,土寄王十八日也。”《素问·玉机真藏论》云:“帝曰:四季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帝曰:但是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成得见,恶者可见。”杨上善注云:“弦钩浮营四脉见时,皆为脾胃之气滋灌俱见,故四藏脉常得僻静。但是脾脉以他为善,自更无善也,故曰善者不偏见也。”[1]是言脾(土)王于四序整个季候,时候灌养着肝心肺肾四脏,正常情形下(善者)是“不成得见”的,只有在病理状况下(恶者)才年夜概外现(可见)。如若象王冰所言“不正主时,寄王于四序,故善不偏见,恶可见也”,则脾脉亦应各在其所主的四序之末十八日内有必然形象,而此却云“善者不成得见”,故王冰之注疑非是。此三者是“土寄王四序之末十八日”说之遗存;又,《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王冰注云:“长夏,谓六月也。夏为土母,土擅长中,以长而治,故云长夏。”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脾王四序,六月是火王之处。盖以脾主中间,六月是十仲春之中,一年之半,故脾主六月也。”《素问·风论》又云:“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季夏即六月,与长夏之义同。季夏在《内经》中凡3见,而长夏则27见,声名《内经》中占主导职位地方的说法是脾主长夏。在汉过去的非医学文献中至今没有发明有使用“长夏”一语者,宛如似乎是中医学的独创。但其终究是一历法术语,一样寻常说来是不成能由医学家首先提出的。显然这是“土主季夏”说之余绪;再,《素问·阴阳类论》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王冰注云:“五行之气,各王七十二日,五积而乘之,则终一岁之数三百六旬日,故云治七十二日也。”此则是“土与木火金水平分一年各主七十二日”说之痕迹。

    不只云云,在《内经》中尚有其他差此外说法。《素问·四气调神年夜论》言摄生应顺应四季发展保藏之道,故只有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四季与四脏之受室,尚未言及脾与中间,且亦未将其与五行相类属;《素问·水热穴论》云:“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肝、心、肺、肾四脏起头与春夏秋冬四季、木火金水四行分袂对应,但尚无脾之对应季节、方位。又,《素问·诊要经终论》云:“正月仲春,天色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色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蒲月六月,天色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玄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仲春,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此则是将肝、脾、头、肺、心、肾六者均分一年十二个月各主两个月,称其为“六时六脏”说亦无不成。再,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一篇中即存在着两种差此外说法:“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王冰注云:“春之木,内合肝;长夏土,内合脾;冬之水,内合肾;夏之火,内合心;秋之金,内合肺。”明晰指出了五脏与五季的对应相关。而在后头却又云:“心者……通于夏气。肺者……通于秋气。肾者……通于冬气。肝者……通于春气。脾胃年夜肠小肠三焦膀胱者……通于土气。”心、肺、肾、肝皆与季节相对应,而未言及脾之响应季节。

    今本《内经》中存在的上述五行配时空的差别说法,提醒我们五行怎样配属时空在《内经》成编前或成编时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与何者为脏、何者为腑一样,经验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成长历程,而且年夜概与“脏”的观念及数目的终极设立建设慎密亲昵相干。只有当肝、心、脾、肺、肾五脏的观念设立建设后,木—东—春—肝、火—南—夏—心、土—中间—长夏—脾、金—西—秋—肺、水—北—冬—肾的配属模式才有孕育产生的年夜概。

    五行配时空的事理溯源

    关于五行配时空的事理,哲学界代表性的不雅概念是:“我们自祖宗以来栖息的这块北温带区域,春天多春风,草木苏醒,万象更新,给人以‘木’和‘青’的认为;夏天多熏风,烈日炎炎,昼永夜短,给人以‘火’和‘赤’的认为;秋日多西风,草木残落,秋高气爽,给人以‘金’和‘白’的认为;冬天多北风,天寒地冻,昼短夜长,给人以‘水’和‘黑’的认为。至于中间属土,黄色,那显然是黄土高原的回响反映”。[2]简言之:木之以是配东、春、青,便是从春天刮春风,万木荣发来的;火之以是配南、夏、赤,便是从夏天刮熏风,烈日炎炎,宛如似乎赤火来的;金之以是配西、秋、白,便是从西风扫落叶,如金戈挥动,给人以白、空之感来的……这样的评释使人看后不禁要问:即使古时果真春天多春风,夏天多熏风,秋日多西风,冬天多北风,但风不论对象南北于五行都属木,又该怎样评释呢?显然,此等评释并未切中其关头。遗憾的是,今朝的中医基本理论著作和讲义连这种评释都没有,一个五行归类表,至多再加上几句《内经》经文,就算交待了五行之以是配时空的原理。云云做法,怎么能使从小即接管西方科学陶冶的当代青年人不同错误五行学说,以致整此中医理论系统孕育产生猜疑,乃至孕育产生否定之的动机呢?

    五行与时空相配属,实情是四季配五行在先,照样五方配五行在先,今已难考。但我们以为应是四季配五行在先,其缘故起因在于春、夏、秋、冬与木、火、金、水之间存在着将它们接洽起来的“中介”,而五方与五行之间却很难探求出这样的“中介”。

    水可灭火,金可斩柴,这从糊口知识中即可总结出来。春、夏、秋、冬四序,冬与夏气候寒热相反,与水、火之性正相恰,故分袂配以水、火该当首选;春与秋虽不如冬与夏气候厘革之较着,但其由寒渐缓和由暖渐寒的相反厘革照样对照轻易体验到的,而金与木二者各配哪一季节才对照切合知识呢?金给人的认为以凉为主,木则相反,于是秋配金、春配木就这样坚贞下来。

    我国古代是怎样确定春、夏、秋、冬四序的呢?《年夜戴礼记·夏小正传》曰:“正月,初昏参中,斗柄县(悬)不才……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汉案尸,初昏织女正东乡,斗柄县(悬)不才则旦。”此是言以北斗七星杓柄(斗柄)指向作为武断月份的标识表记标帜。《尚书·尧典》云:“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二月……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霄中星虚,以殷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季成岁。”至《鹖冠子》则以总结性的说话说到:“斗柄东指,全国皆春;斗柄南指,全国皆夏;斗柄西指,全国皆秋;斗柄北指,全国皆冬。”[3]明晰指出春、夏、秋、冬四序是按照北斗星斗柄的指历来确定的。云云则四季与四方之间便有了响应的对应相关,即春—东、夏—南、秋—西、冬—北。

    按照斗柄指向而定季节,是后裔历法中“斗建”的发源。《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均将北斗七星赋予非凡很是紧张的职位地方:“斗为帝车,运于中间,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季,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4]因为北斗星的运行抉择着六合间的统统,其“运于中间,临制四乡”,而“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土者,五行之主也。”[5]“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荣,金非土弗成,水非土不高”[6],也便是说五行之中只有土才有资格与之相配属。由“分阴阳,建四季,均五行……皆系于斗”来看,土也须在季候中据有一席之地,而季候只有春、夏、秋、冬四序,为了探求一个与“土”相对应的相宜季候,才有了“土主季夏”、“土王于四序之末十八日”、土与木火金水平分一年各主七十二日等差此外说法。不论这几种说法多么抵牾,但土居一年之中却是同等的。

    综上所述,五行与时空配属相关切实其实立年夜抵经验了三个阶段或历程:由糊口知识和理性思想归纳出木、火、金、水四者与四序的对应相关;从对北斗星斗柄所指标的目的一年四序厘革的不雅察看中,推导出东、西、南、北四方与四序的对应相关;基于“土”与“中”在五行和五方中最为高贵的中国古代哲学不雅见识而将“土”与“中间”接洽在一路。

参考文献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第1版.北京:科学妙技文献出版社,2000:391.

[2]庞朴.五行思惟三题[J].山东年夜学学报,1964,(1):5.

[3]陆佃解.鹖冠子[M].第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0.

[4]司马迁.史记[M].第1版.长沙:岳麓书社,1988:188.

[5]董仲舒.年齿繁露[M].第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66.

[6]班固.白虎通德论[M].第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9.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济南,250062) 张效霞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