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是外耳道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被细菌传染所导致的局部急性炎症。挖耳、脏水进中听内、中耳炎耐久流脓及一些满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便秘、血虚等为本病最常见的缘故起因。
[临床默示]
1.耳痛;以强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痛楚悲伤加重。小儿默示为哭闹、不愿张口进食,主要者可伴发热。
2.流脓:疖肿成熟后可破溃出脓,出脓后耳痛较着减轻。
3.耳闷、耳聋:部分病人病变部位较深,炎症波及鼓膜,或疖肿较年夜,堵塞了外耳道,以是有耳闷、听力降落默示。随耳疖好转,耳闷、耳聋亦随之减轻。
[诊断]
1.患耳痛楚悲伤,外耳道皮肤局部充血、肿胀、触痛,成脓后可见肿胀顶部有黄色脓头或破溃化脓。
2,分辩
(1)与化脓性中耳炎分辩: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后均会流脓,但耳疖在破溃流脓后耳闷、耳聋、耳痛较着减轻,而化脓性中耳炎流脓后耳聋默示较着。
(2)与腮腺炎分辩:主要耳疖可使外耳道口皮肤乃至耳前、耳后皮肤肿痛,腮腺炎默示为耳下及腮部肿痛,并多伴有发热,且产生于腮腺炎风行季节。
[治疗]
1.西医药治疗:耳疖的治疗,即要满身用药,还要局部用药,坚:持守时用药很紧张.此外,在疖种;早期,可用热毛巾敷于耳部,有辅佐炎症消逝浸染。疖肿如破溃出脓,应实时洗濯,以免脓痴堵住耳道,故障引流。
(1)外用药治疗:疖肿初期尚未成熟时可用棉条蘑10%鱼石脂甘油放在外耳道,逐日换1—2次。也可用红霉素软膏涂于外耳道,逐日2次。疖肿出脓后即应断根脓汁,用75%酒精洁净外耳道皮肤,并安排棉条引流。
(2)理疗:可授与患耳红外线照射治疗,有助炎症消退。
2.中医药治疗:中医以为耳疖是因为邪毒侵人耳窍而发病。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金银花、地丁、丹皮、生甘草各1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龙胆草6克。
年夜便干燥者加年夜黄6克;耳闷、耳聋者加柴胡10克、栀子10克;耳痛强烈者加赤芍10克,制乳喷香、设药各6克。
可外用中成药金黄膏、黄连膏涂患处。
[防备与调养]
1.对付患耳疖的婴幼儿应加强照顾护士。在疖肿出脓之前,耳痛强烈,让患儿侧卧;患耳朝上,以减轻充血,淘汰痛楚悲伤。疖肿出脓后应实时断根脓液,掩护耳周皮肤,脓多时使其患耳向下,丰裕引流,然后再挺立抱起,灌注贯注脓汁流进外耳道深部。进食宜吃流食或半流食,淘汰下倾要害环节勾当,可使耳痛减轻。
2.不自己挖耳,如耳痒或耳屎多时,应实时请年夜夫辅佐诊治。
3.不在污水中泅水,在泅水过去可防备性的在外耳道内除少量红霉素软膏,可起到掩护皮肤、灌注贯注传染浸染。
4.洗浴、洗头时亦应灌注贯注水进人耳内。
5.如有满身慢性病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