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是指眼外不美观端好,而视力渐降至盲无所见的眼病。病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后文献多有记实,但以《证治绳尺·七秘诀》为详,相称于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本病可从青风内障、视瞻昏渺、高风内障等多种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亦可由其他满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
[病因病机]
一、脾肾阳虚,精微不化,目失踪温养,神光渐失踪。
二、肝肾两亏或天禀不敷,精贫血少,不得荣目,致目窍萎闭,神光遂没。
三、心荣亏虚,目窍失踪养,神光衰竭。
四、情志烦闷,肝气不舒,玄府郁闭,致神光不得发越。
另外,头眼部外伤,或肿瘤压制,致脉道瘀阻、玄府闭塞亦可导致青盲。
[临床默示]
患眼外不美观如常,视力渐降,终至失踪明。
检视眼底,可见如下视神经萎缩的默示:(1)视神经乳头苍白,界线清楚明明,血管正常或变细,筛板较着可见。(2)视神经乳头灰白或蜡黄,界线不清,血管变细,筛板不显;或视神经乳头灰白,心理凹陷深年夜如杯状,血管偏鼻侧边沿呈屈膝状。
[诊断依据]
一、眼外不美观正常,视力徐徐降落,终至失踪明。
二、视乳头光华变淡或蜡黄,或苍白,血管变细。
三、视野有非常变化。
四、视觉电心理搜检或头颅CT扫描有助诊断。
[辨证论治]
本病按满身脉症剖析归纳,虚证常属肝肾不敷,心营吃亏,脾肾阳虚;实证多为肝气郁结,气血瘀智匀。另外,热病伤阴,脾虚湿滞,气虚血瘀之类虚实纷乱证亦不少见。一样寻常治疗以针对病由于主,并恰当配用通络开窍药物,以启闭郁之玄府,发灵明之神光,至于由头眼部外伤、肿瘤以及其他满身性疾病引起本病者,首先是病因治疗。
一、内治
(一)肝肾不敷
[主证]眼无外症,视力渐降,乃至失踪明。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之变化。满身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
[证候剖析]久病过劳,或天禀不敷,致肝肾两亏,精贫血少,目失踪滋荣,故视物渐昏;日久则目系枯萎,玄府闭塞,神光熄灭而失踪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变化。满身脉症亦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治法]补益肝肾,开窍明目。
[方药]明目地黄丸或加减驻景丸加减。前线滋养肝肾之阴,补益精血,合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少者;后方以菟丝子、楮实子、五味子、枸杞、熟地、当归为主药,补益肝肾,填精养血之力较前线强,且有川椒温阳,其性偏温。临证选方,应该有所区别。本证选此二方,取其补虚治本。若加牛膝、麝喷香之类通络开窍,则有标本兼治之功。
(二)心营亏虚
[主证]眼症同前,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失踪眠忘掉,舌淡脉细。
[证候剖析]心主血,目为血所养;心藏神,运光于目而能视。今久病过劳或失踪血过多,心营亏虚,甚至目窍失踪养而萎闭,神光衰竭而失踪明。面白、头晕、忘掉、心悸失踪眠、舌淡、脉细等,皆贫血失踪荣所致。
[治法]养心补血,放心开窍。
[方药]人参养荣汤或天王补心丹加减。前线重在益气补血,养血放心,合用于贫血气弱者;后方擅长滋阴补血,养心放心,合用于阴血亏虚者;如热病后阴血亏耗,视力渐矫魅者,即宜此方加减。二方用于本证,均宜选加牛膝、川芎、麝喷香、石菖蒲之类药物,以增通络开窍的浸染。
(三)脾肾阳虚
[主证]眼症同前,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证候剖析]久病虚赢,或天禀不敷,脾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上荣头子及温和肢体。目失踪温养,玄府渐闭,阳虚火衰,神光遂没,故目无所见。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病变。因精气不能温养头面肢体和充养血脉,故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阳虚内寒,不能腐熟运化水谷,则食少便溏,舌苔白滑。
[治法]补脾益肾,温阳通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原方重在补脾益气升阳,加附子、肉桂、补骨脂、熟地以温;补肾阳,人川芎配肉桂、当归、熟地,则有养血活血、通脉利窍的浸染,故诸药实用能奏补脾益肾,温阳通窍之功。
(四)肝气郁结
[主证]目视不明,眼底有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患者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
[证候剖析]郁怒伤肝,气机失踪调,气滞血瘀,脉道倒霉,玄府闭阻,神光不得发越,甚至目视不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肝气上逆,则头晕目胀。肝气失踪和,经脉倒霉,故胁痛脉弦。气郁化热则口苦,脉细数。
[治法]清热疏肝,行气活血。
[方药]丹栀清闲散加减。原方清热疏肝,理脾和营,若加喷香附、郁金、川芎,则可增强行气活血通络的浸染。郁热不重者,方中酌减丹皮、栀子。
(五)气血瘀滞
[主证]外眼无非常,视物昏昧,或头眼部外伤后,视力渐丧。眼底有视神经萎缩的病变,视网膜血管较着变细。满身或见头痛忘掉,舌色瘀暗,脉涩。
[证候剖析]由邪气或外伤致气滞血瘀,脉道梗阻,目失踪所荣,神光破耗,终至失踪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日久视网膜血管较着变细,血瘀于上,经脉不畅,髓海不充,故头晕忘掉。舌色瘀暗,脉涩等皆为瘀血之象。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原方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力较强。病久正虚,不胜攻逐者,可去方中牛膝、枳壳、桔梗,酌加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益气扶正,取其攻补兼施。
二、针灸疗法
(一)体针
常用穴:睛明、球后、上明、太阳、风池、养老、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足亮光、三阴交等。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配用2穴,逐日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久病阳虚者,远端穴位可施灸法,或针灸并用。
(二)穴位打针
取上述体针腧穴,用复方丹参打针液作穴位打针。每次局部选1穴,远端配1—2穴,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摆布,逐日或间日1次,一样寻常5一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歇息3—5日。
(三)头针
取视区(详见总论第六章),逐日或间日针1次,10—15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歇息3—5天。
[预后]
古代文献指出,本病“不易治”,按照当代临床不雅察看,早期治疗,或可规复一些视力。待病至晚期,则治难见效。
[文献择要]
一、《世医得效方·眼科》:“小儿青盲,胎中受风,五脏反面,呕吐黄汁,两眼一同,视物不明,无治法”。
二、《古今医统·眼科》“青盲”:“此证因酒色过分,内伤肾气,不痛不痒,渐失踪其明,眼目俱不伤损,有似凡人。只因一点肾气不充,故无所见。”
[当代研究]
一、陆南山著《眼科临证录·视神经病》“视神经萎缩”小结:
(一)病程均属后期,视神经已呈器质性的侵害——萎缩。按照中医理论应作精气夺则虚,以是着眼于虚字。
(二)视神经乳头光华均呈苍白,不复有康健时的红润。是以在中医的辨证中以为是营血不敷以上达于目。
(三)眼底视网膜的血管随病程的诟谇而响应地变细。从中医理论来看,以为是贫血不能养目,因目得血而能视,今血管变细,血的提供营养既少,则视力势难规复。
按照以上的合营点,根基用药就以滋补肝肾为主,如熟地、党参、淮山药、归身、杞子等。这里要出格夸大的是用当归身,按照已往临床实践的经历,当归身是补血的首要药。处方顶用当归身对付视神经萎缩症的疗效亦对照较着。
二、韦玉英《明目清闲汤治疗贫血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择要):治疗70例,136只眼,治疗后视力根基规复者78眼,占57.35%,临床有效用为92.65%,折半患者举办了10年以上随访,远期疗效固定(北京中医1986;4:17)。
三、郑建中等《针刺和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择要):以针刺和头针治疗种种视神经萎缩250例,396只眼。针刺穴位:主穴为健明、球后、睛明等;配穴为肾俞、合谷、翳明、阳白等,逐日选主穴l一2个,配穴1个,针刺深度1—1.5寸。头针:枕骨粗隆水平线上,前后正中线上各旁开1厘米,向上垂直引一向线约4厘米,以26号毫针刺入皮下,两针分袂接电脉冲刺激器的正负极,通电频率240次/分。功效:显效95只眼,提高146只眼,无效155只眼,有效用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