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痉病

时间:2010-04-11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第三节 痉病
    痉病系指因为筋脉失踪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乃至角弓反张为首要特性的临床常见病。

    中医药对痉病有体系的理论和厚实的临床经历。

    历代医家对痉病发病缘故起因的了解,经验了从外感致痉到内伤亦可致痉的历程。《内经》对痉病的病因因此外邪立论为主,以为系风寒湿邪,陵囚犯体,壅阻经络而成。如《素问·至真要年夜论》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经筋》也说:“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灵枢·热病》说:“热而痉者作古。”汉·《金匮要略》在担任《内经》理论的基本上,不只以表实无汗和表虚有汗分为刚痉、柔痉,并提出了误治致痉的理论,即表证过汗、风病误下、疮家误汗以及产后贫血、汗出中风等,致使外邪侵袭,津液受伤,筋脉失踪养而激发本病。《金匮要略》有关伤津致痉的了解,不只对《内经》理论有所阐扬,同时也为后裔医家提出内伤致痉的理论奠定了基本。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痉叙论》明晰痉病的病位在筋,病机是“筋无所营”。.明代对“阴虚血少”导致痉病有较丰裕的了解。《景岳全书,痉证》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甚至搐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如中风之有此者,必以年力衰残,阴之败也;产妇之有此者,必以去血过多,冲任竭也;疮家之有此者,必以血随脓出,营气涸也。……凡此之类,总属阴虚之证。”而温病学说的成长和成熟,更进一步厚实了痉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其热盛伤津,肝风内动,激发本病的阐述,使痉病的病因学说渐臻完整。如《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说:“木旺因为水亏,故得引火生风,反焚其木,甚至痉厥。”同时,在外邪致痉中也补充了“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的了解。

    痉病古代亦称瘛疯、抽搦、抽风、反折。《张氏医通,瘛疯》说:“瘛者,筋脉拘急也;疚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瘛病总论》又说:“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昔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昔人所谓瘛也。”可见,本节痉病谈判的是满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爆发的病证。至于如金疮破伤,创口不洁,感应熏染风毒病邪激发的发痉,名为“破伤风”,因与一样寻常内科痉病不尽不异,不属本节谈判领域,故在外科加以谈判。

    西医学锥体外系疾病、高肌张力综合征和引起脑膜刺激征的有关疾病,切合本病临床特性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邪壅经络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痉”(《温病条辨·痉因质疑》),若感应熏染外邪,留滞壅闭于经络,气血不能运行,筋肉失踪养而拘急发痉。如《金匮要略方论本义·痉病总论》所说:“脉者人之正气正血所行之阶梯也,杂错乎邪风、邪湿、邪寒,则脉行之阶梯必梗阻壅滞,而拘急蜷挛之证见矣。”

    2.热甚发痉或外感火热之邪,或情志过激,内生肝火等,若火热炽盛,必耗灼阴津,筋脉失踪濡而挛急发痉。如《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说:“火动则风生而筋挛脉急。”亦即“木火同气,热盛生风。”

    3.阴血吃亏多由误治或它病所致。误治者,即汗、吐、下过分,阴精耗散;它病所致者,即产后失踪血或汗证、血证、呕吐、泄泻、久病体虚等,伤精损液,导致津伤液脱,亡血失踪精,筋脉失踪养而成。如《景岳全书·痉证》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甚至搐挛僵仆者。”《温病条辨·湿痉或问》说:“以久病致痉而论,其强直背反瘛疯之状,皆肝风内动之为也。”此即阴虚生风、贫血生风之谓。

    4.瘀血内阻多因病久人络,络血不畅而瘀,或外伤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进而闭阻脉络,血不养筋而病痉。

    另外,临床上亦可见因阳衰寒化所致者,即阳衰不能化精生血,筋脉失踪荣,渐生痉病。综上所述,痉病为筋脉之病,“筋脉拘急以是反张”(《景岳全书·痉证》)。肝主筋,脾土可营肝木,肾水可滋养肝木,且《素问·骨空话》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因督脉其络“合少阴……贯脊属肾”,故本病与肝、脾(胃)、肾及督脉慎密亲昵相干。引起筋脉拘急之由,有外邪壅闭经络,气血不畅;有火热炽盛,耗灼阴津;有久病或误治,肝精肾血吃亏;或饮食劳倦,脾土虚衰,气血阴阳生化不敷;或久病人络,或外伤瘀血内阻,血脉不畅。总之,或虚或实,筋脉失踪养而挛急,此为根基病机之地址。

    【临床默示】

    肢体项背强急,四肢抽搐,乃至角弓反张为痉病的证候特性。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发病年夜都较急,也有慢性久病者。临床默示多样,轻者仅稍微项背强几几,或仅限于某一脏一腑、一经一络呈现必然领域的拘挛、强急。邪壅经络,以发烧胸闷,龄齿,腹胀便秘为主;温热致痉以喷射性呕吐,自汗,口渴喜饮,两目上视,昏倒,谵语,牙关紧迫为主;阴血亏虚是因天禀素虚或失踪血失踪液、病后而发,伴神疲,气短,自汗等症。

    【诊断】

    1.多俄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乃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性。

    2.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或它病之后发病的病史。

    3.须要时做脑脊液等搜检,有助于痉病的诊断。

    【分辩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应与下列疾病相分辩:

    1.痈病痫病每发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昏不识人,与痉病相似,但痫病多有重复爆发史,爆发前常无较着诱因,发病俄然,伴口吐涎沫,或有怪叫声、或有遗尿,移时清醒,一如凡人。痉病爆发多有外感、内伤等病因,发时伴高热、呕吐等症,且多无自然规复者。

    2.厥证痉病可伴有神识晕厥,与厥证相似,伴发神昏时也有称为痉厥者,实为痉与厥并见。痉病因此肢体抽搐、强急为主症,神昏为其或有的伴发症;而厥证因此俄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乃至也有一厥不复而殁者,一样寻常无四肢抽搐和项背强直等默示。

    3.中风病该病以俄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渐进加重,即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为主症,而痉病却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症,可资分辩。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鉴识外感内伤外感所致者,多有恶寒发烧,脉浮等表证,纵然热邪直中,虽无恶寒,但必有发烧、肢体痛楚悲伤等表证。内伤所致者则无表证。

    2.鉴识虚卖寒热痉病有寒热虚实,一样寻常外邪壅滞经络、热盛发痉、瘀血内阻属实证,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年夜;产后失踪血、汗吐下后、久病体虚属虚证,伯仲蠕动而无力。外感风温、暑热、湿热,阳明胃热等属热证,见身热、烦渴、舌红脉数等症;风寒、风湿致痉,阳衰寒燥属寒证,见畏寒、舌淡脉紧等症。

    治疗原则

    痉病属急症领域,是以,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故祛邪扶恰是其治疗年夜法。详细治疗时,治实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治虚当滋阴养血。虚实纷乱者,当标本并治,用泄热存阴、益气化瘀等法治疗。

    分证论治

    ·邪壅经络

    症状: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烧,无汗或有汗,肢体酸重,乃至口噤不语,四肢抽搐,舌苔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方药:羌活胜湿汤。

    方以羌活、独活、防风、藁本祛风胜湿;川芎、蔓荆子祛风止痛,则邪祛络畅,营和痉解而愈。项背强直,加葛根解肌。肢体拘急,加白芍柔筋缓急。口噤不语,加石菖蒲、远志开窍。若寒甚无汗,宜解肌发汗,用葛根汤治之。方中葛根味甘,生津滋养筋脉,以解项背肌肉之强急;麻黄、桂枝解表散寒;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助葛根缓急止痉;姜、枣协调营卫。若风邪甚,发烧不恶寒,汗出,头痛者,治宜和营养津,方用瓜蒌桂枝汤。以桂枝汤协调营卫,解表散邪;瓜蒌根清热生津,和络柔筋。若身热,筋脉拘急,胸脘痞闷,渴不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此湿热人络,宜清热化湿,通络和营,方用三仁汤清热化湿,再加地龙、丝瓜络、威灵仙以增强敏锐通经之力。

    ·热甚发痉

    症状:发烧胸闷,心烦,暴躁,口噤,骱齿,项背强急,甚则角弓反张,伯仲挛急,腹

    胀便秘,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泄热存阴,增液柔筋。

    方药:增液承气汤。

    方中年夜黄、芒硝荡涤积热,泄热以存阴;玄参、生地、麦冬养阴清热,增液柔筋。全方实用则热去津生,筋柔而痉解。若腹胀便秘者,加厚朴、枳实理气导滞。若热伤津而无腑实证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救津。若抽搐甚者,酌加地龙、全蝎、菊花、钩藤等熄风止痉。暴躁心烦者,加栀子、淡竹叶以清心除烦。

    ·温热致痉

    症状:壮热头痛,呕吐,自汗,口噤,抽搐,角弓反张,甚则神昏,谵语,口渴喜饮,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透络,镇痉止抽。

    方药:羚麻白虎汤。

    方以白虎汤清热生津;羚羊角清热解毒而镇痉;天麻缓急止抽。方中可加银花藤、钩藤、丝瓜络、木瓜透络缓痉。角弓反张,抽搐甚者,可加全蝎、蜈蚣熄风止痉。热势盛者,加生地、玄参养阴清热。呕吐者,加竹茹、枇杷叶、代赭石降逆止吐。神昏谵语者,送服成药安宫牛黄丸或局方珍宝丹,清心开窍,醒神镇痉,若用水煎剂,方中犀角应易以水牛角。

    对热甚发痉和温热致痉,都可选用下列药物同时治疗,下场较好。

    1.复方连翘打针液(连翘、银花、贯众、龙胆草、黄连、生石膏、钩藤、知母、板蓝根、甘草等组成),肌肉打针或静脉打针。

    2.清热镇痉散(由羚羊角30e。白僵蚕24g、蝎尾18S。蜈蚣12S。雄黄12S。琥珀128。天竺黄12S。辰砂6g、牛黄6S。麝喷香2g,共为细末)每服3g,日2-4次。

    ·瘀血内阻

    症状:头痛如刺,项背强直,形瘦神疲,四肢抽搐,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沉细而涩。

    治法:益气化瘀,敏锐止痉。

    方药:通窍活血汤。

    方中麝喷香、老葱敏锐通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可加四正人汤健脾益气,以助活血化瘀之力。若胸膈血瘀甚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味。两方都可加全蝎、蜈蚣、僵蚕、·钩藤通络熄风止痉。若苔腻脉弦者,加半夏、白芥子、天麻化痰通络止痉。

    ·气血亏虚

    症状:素体衰弱,或失踪血,或腼腆过分,症见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晕眼花,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苔薄而少津,脉沉细。

    治法:益气补血,缓急止痉。

    方药:圣愈汤。

    方中以人参、黄芪年夜补元气,益气以生血;四物汤养血活血,全方实用,气血双补,能温和经络、濡养筋脉而止痉。宜加天麻、钩藤、葛根缓急平肝而止痉。若吐泻后而抽搐者,可重用白芍,加乌梅、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柔筋缓痉。若高热后阴伤,伯仲蠕动者,可用年夜定风珠、三甲复脉汤滋阴潜阳而止痉。

    【转归预后】

    感应熏染风寒湿邪或热邪炽盛而引起的痉证,为外感发痉,多属实证。此时正气未虚,只要治疗适合,可以较快好转。反之,寒湿郁久可以化热,亦可以转化为瘀血、痰浊,此时则属病情进一步成长。因为热盛所致的痉证,若治疗欠妥,热毒内陷,则痉厥并见,病情阴险,危及生命。又热盛伤阴,肝肾之阴精衰竭,此时则转为虚证。因为气血亏虚所致的痉证,来势一样寻常不似实证之迅捷,可缓调节本。但在气血亏虚的基本上,每易感应熏染外邪,此时则又属虚中有实,本虚标实,需医者明察。至于因瘀血内阻或痰浊停滞而致的痉证,一样寻常在久病后产生。瘀血痰浊虽为实邪,但多本虚标实。总之,痉病的转归较为庞年夜,内伤痉证可以感应熏染外邪而变为外感发痉,外感发痉久治不愈,末了亦能导致内伤发痉。

    痉病的预后一样寻常较差。外感发痉若能迅速驱散外邪,痉病得以节制,则预后精采。内伤发痉,年夜多属虚中夹实,治疗较为坚苦,应细察病机,谨严调节。古代医纪獯照临床经历,以为痉病如见口张目瞪,昏昧蒙昧,为肝脾精竭;若见戴眼反折,遗尿,为肝肾精液损耗;若见伯仲瘛疚,汗出如油如珠,为热毒内讧心营,心液外脱;若见角弓反张,离席一掌,为肝之精血亏耗,筋脉失踪养,均属预后不良的现象。

    【防备与调摄】

    痉病的防备非凡很是紧张。若能有效地防备其发病,对淘汰病残率、低落病作古率具有紧张意义。关键在于对易引起痉病的原发病举办积极有效的治疗。如外感病初起,宜积极涣散外邪,休止其壅闭经络;热盛于里,应实时清解并仔细护津;见到亡血失踪津等病证时,应实时养血滋阴以濡筋。痉病爆发前每每有前兆默示,应慎密亲昵不雅察看,实时措置赏罚赏罚。如发明双目不瞬、吵嘴肌肉抽动当当即在辨证论治基本上酌加羚羊角、钩藤、全蝎等止痉药物急煎顿服,或用针刺治疗,灌注贯注发痉。

    调摄方面首先夸大病人居室要惬意沉着荒僻默默,淘汰噪音刺激,淘汰探视;休止过凉或过热,以免因冷热刺激引起爆发;床要平整松软,应设床栏,以免跌落;爆发时要掩护舌头,休止舌头咬伤和后坠,去失义齿,休止痰液和其余异物堵塞气道;于爆发阶段宜给高热量流质饮食,须要时授与鼻饲,病情不变后可给半流质及软食品。在爆发遏制后要保证病人惬意沉着荒僻默默歇息,照顾护士与治疗的时刻要公道,不要随意率性打搅病人。
    【结语】

    痉病因此项背强急,四肢抽搐,乃至角弓反张为首要临床特性的病证,其根基病机为筋脉失踪养所致,与肝、脾(胃)、肾及督脉慎密亲昵相干,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或因风寒湿邪壅阻于经,或湿热之邪留滞于络,或火热之邪直趋肝胃,内热炽盛而阴伤,均致筋脉失踪濡;内伤多由久病、亡血或误汗吐下而致伤津脱液,亡血失踪精,也有因久病而痰瘀内阻者。故应先辨清外感内伤,虚实寒热而后施治,外邪壅滞经络,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或清利湿热以通络脉;热甚发痉、温热致痉宜泄热存阴,增液柔筋镇痉;痰瘀内阻者,宜益气活血,祛痰通络,通窍止痉;而气血亏虚则应益气补血,缓急止痉。痉病属求助紧急病证,危及生命,故治疗应积极有效,并做好调摄照顾护士事项,而防备则非凡很是紧张,见到高热、失踪血、亡津等病证时,要实时清热、滋阴、养液、补益气血等,以灌注贯注痉病的产生。

    【文献择要】

    《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

    《灵枢·热病》:“风痉身反折。”

    《素问·骨空话》:“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烧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烧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身材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骱齿,可与年夜承气汤”。

    《景岳全书·痉证》:“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以是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死板,以是伤筋”;“痉之为病,即《内经》之痉病也,以痉作痉,盖传写之误耳。其证脊背反张,头摇口噤,戴眼项强,四肢拘急,或见身热足寒,恶寒面赤之类皆是也”。

    《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温病条辨·湿痉或问》:“俗名痉为惊风,原有急慢二条。所谓急者,一感即痉,先痉而后病。所谓慢者,病久而致痉者也”;“以卒得痉病而论,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邪皆得风而人。以久病致痉而论,其强直背反瘛疯之状,皆肝风内动为之也。似风之一字,可以包得诸痉。要知痉者筋病也,知痉之为筋病,思过半也”。

    《温病条辨·痉有寒热虚实四纲要论》:“六淫致痉,实证也;产妇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疮家发汗者,虚痉也。风寒、风湿致痉者,寒证也;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

    【当代研究】

    ·风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自50年代始,一直有研究者从事中医或中西医联络治疗乙脑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马氏分袂以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南苏荷、鲜竹叶、粉葛根、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黄芩);三仁汤化裁(杏仁、白蔻仁、生薏仁、藿喷香梗、佩牢麽挞鲜竹叶、六一散、银花、连翘、黄芩);茯苓四逆汤加栀子干姜汤(干姜、附片、党参、炙甘草、茯苓、黑山栀、淡豆豉、广藿梗),随症加减或更方,治愈风行性乙型脑炎各1例[江苏中医1997;18(4):27]。以专方方法举办研究者甚多,如马氏授与翘青佩丹汤(连翘、年夜青叶、佩兰、丹参、菖蒲、薄荷、生丰年夜黄、川黄连),发烧40~C以上继承不退加广角粉,惊厥抽风重加羚羊角粉、人工牛黄,配合西药抗病毒、降温、降颅压、更正酸碱失踪衡等对症措置赏罚赏罚,治疗乙型脑炎56例,功效:治愈50例(89.3%),无效6例(10.71%),其中自动出院4例,衰亡2例(3.57%),住院天数最短10天,最长21天,均匀13.8天[陕西中医1997;18(1):141。徐氏授与中西医联络治疗急性期风行性乙型脑炎206例。要领:(1)比较组,高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选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氯丙嗪;惊厥选用止惊剂,配合脱水、降颅压、给氧、保证呼吸畅达;能量合剂、脑活素;抗菌素、病毒唑防备传染等。(2)中西医组,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本上,于人院当时即口服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均日2次,不能口服者鼻饲。功效:中西医组病愈191例(92.7%),显效8例(3.88%),有效2例(0.97%),无效5例(2.42%),总有效用为97.57%。比较组病愈76例(73.08%),显效例(6.73%),有效5例(4.81%),无效16例(15.38%),总有效用为84.62%。在均匀退热时刻、意识窒碍规复天数、均匀治愈时刻、留有后遗证等方面两组对照都有显着性差异(P<0.06)[中国中西医联络杂志1996;16(11):696]刘氏以中药配合氦—氖激光血管照射乙型脑炎30例。比较组28例:授与吸氧、物理降温、降颅压、平静止痉等西医要领治疗。治疗组:在比较组的治疗基本上,加服乙脑退热灵(生石膏、知母、银花、连翘、麦冬、玄参、生地、滑石、甘草),并配合氦—氖(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功效:两组分袂病愈28(93.33%)、19(67.46%)例,病作古2(6.67%)、5(32.14%)例;远期疗效(后遗症)2(6.67%)、5(17.78%)例,总有效用和远期疗效两组差异显着,P<0.05[中西医联络适用临床施舍1996;3(11):509]。

    ·风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湖北中医学院隶属病院从1966年起头,举办了中医治疗流脑的临床研究。根据中医治疗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目,用辨证分型的要领,将病人分为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气阴衰竭、热郁化风等证型,用口服汤剂治疗,取得了必然下场。在总健壮践经历的基本上,又将传统的口服汤剂,慢慢举办剂型更始,制成肌肉打针或静脉打针剂。从1967-1971年共治疗各型流脑245例,取得了对劲的疗效,以清热解毒为首要治法,其处方由银花、贯众、板蓝根、龙胆草、钩藤、甘草等十味中药,制成针剂肌肉或静脉打针举办治疗,进步了疗效[适用中医内科学1985:400L蒋氏将80例风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脑炎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比较组各40例,两组合并脑膜炎与脑炎分袂为35、36与5、4例。治疗组授与双黄连粉针剂静脉滴,比较组授与利巴韦林静脉点滴,两组均辅以甘露醇静脉点滴治疗。功效:两组分袂显效19(48%)、6(15%)例,有效18(45%)、23(58%)例,无效(7%)、11(27%)例,总有效用93%、73%,有显着性差异P<0.01[上海医科年夜学学报1996;25(2):239]。

    ·其余有关肢体抽搐、肌肉痉挛的疾病

    风行性肌张力窒碍综合征以多发性肌强直为临床特点,王氏以为属中医“刚痉”范畴,病由于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经气不舒,停滞津液运行,筋脉失踪养所致,治宜疏风散寒,解肌祛邪,生津舒脉,授与葛根汤:葛根、白芍、生甘草、麻黄、桂枝、生姜、年夜枣。坚固用西药用氢溴酸东茛菪碱,治疗风行性肌张力窒碍综合征88例。功效均治愈,均匀病程2.8日[中医杂志1994;37(9):544)。

    不宁腿(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双小腿深部难熬难得或酸痛,小腿肌肉痉挛、发紧或深部如虫爬、瘙痒等认为。病因常不明晰。刘氏以为肢体痛楚悲伤、痉挛等症内属肝血不敷,外为风寒湿邪所侵,经气倒霉,筋脉失踪濡所致。以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甘草、生米仁、生地、宣木瓜、苏木、威灵仙、地龙)随症加减,治疗本病32例,功效:病愈18例(56.2%),显效7例(22.06%),好转4例(12.5%),无效3例(9.3%),总有效用90.7%[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2):26]。李氏按照不宁腿综合征病不才肢及绸缪难愈等特点,以为下焦湿热郁蒸,·经脉气机闭阻为本病的首要病机。以四妙丸加味(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汉防己、忍冬藤、车前子)治疗本病13例,功效:治愈9例,显效3例,有效1例[江苏中医1992;(9):24]。

    张氏报道其师临证时,凡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不开,为西医学之破伤风、乙脑、流脑、癫痫等病呈现抽搐,在方药中投年夜剂量蝉蜕,疗效甚佳。剂量一样寻常在50-120g,多与僵蚕、天麻、全蝎等解痉祛风之药配合应用。作者以年夜剂量蝉蜕治愈复活儿及成人破伤风80多例,一样寻常无需配用西药,功能卓著。附验案2则[中医杂志1994;35(7):370L马氏授与养血活血,祛风柔络治法,药用蝉蜕、全蝎、蜈蚣、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治愈痉挛性斜颈1例[中医杂志1994;35(5):262]。

上一篇:第四节 痿病 下一篇:第二节 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