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祖国医学文献资料中,有着年夜量的医案。所谓医案,实际上便是中医治病的原始记录。在医案内,不只切当记有病人的姓名、性别、春秋、职业、所在、发病时刻、疾病症状,还如实地回响反映了年夜夫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的情形,病人服药后的一系列厘革、转归、预后,以及年夜夫的学术思惟等等。是以,可以说医案是我们祖国医学贵重遗产中的一个极为紧张的组成部分。然而,彷佛医学一样,医案的成长也经验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
中医治病有医案,最早可见于二千多年前的《周礼·夭官》篇,内里写着"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凡帮之疾病者,有疮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年末,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踪一次之,十失踪二次之,十失踪三次之,十失踪四为下。"这就很清楚明明地讲述我们,当时年夜夫治病已经有了关于疾病名称和治疗功效的记录。每到年关的时辰,医务长就按照医案所载录的现原形形,来评定各个年夜夫治疗疾病的成效,然后依据成效的口角,确定他们等级的凹凸,分袂给以差此外薪俸。
《周礼·夭官》篇中虽然已经提到有关医案的记实,但尚无医案的详细内容。对照完备、且有必然详细内容的医案,在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才初度看到。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篇里,对照注重地记实了公元前2世纪一个名叫淳于意的医家治疗各类疾病的25个医案,也即当时所称的“诊籍”。淳于意是山东临甾人,因当过齐国的年夜仓长,以是人称“仓公”。他从小喜欢医学,厥后拜公乘阳庆为师,深得其术。在从事医疗勾当的历程中,他以为治病必必要有记录,这样不单可以磨练自己的评脉、辨证、治疗是否切当,而且还可以把这种记录传布后裔。是以,淳于意在医案中记有病人的姓名、职业、所在、疾病的默示、评脉、辨证、治疗的情形,以及疾病的转归、预后等等。尤为难过的是,淳于意不只记录了治愈的病例,而且还真实地记录了衰亡的病例。这里仅先容淳于意的一个医案:齐王故为阳虚候时,病甚,众医皆以厥(厥ju6决)。臣意诊脉,明为痹(痹b1臂),根在右胁下,年夜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进出六日,病已。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实的淳于意治疗疾病的25个医案,不只是今朝糊口生涯生存下来的我国医学史上最古的、对照完备的医案,便是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现存最宝贵的历史资料。
宋代过去,书籍的传布首要寄托辗转传抄,是以医学文献的清算和著述新书是一项相称难题的事项。更况年夜量的医档册帙浩瀚,在这种历史前提下,古代医家的医案难以被糊口生涯生存和传布也是很自然的。如汉代的张仲景、唐代的孙思邈等,虽然他们都有著作传布至今,然而完备的医案却没能糊口生涯生存下来。只是在他们的一些著作中还能看得出医案的痕迹。诸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篇》第30条“证象阳且”,《金圆要略·痰饮咳嗽篇》服小青龙汤后的五种厘革,药随症转,这些年夜概都是张仲景原本的医案。
自从宋代活版印刷术发现往后,有力地促进了医学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宋代往后的医著年夜多附有医案。宋代名医许叔微的《本事方》上所载附的医案,楚楚可不美观。如“乡里有一姓京的人,以卖绳为职业。在他三十岁那年,生了一场病。发病初期仅感想怕冷,轻微有些出汗,脉弱,于是年夜夫就给他服麻黄等药。服药后虽然出了很多汗,但仍发烧不退,并且感想心慌、心跳、失踪眠。厥后又呈现满身筋肉跳动,讲胡话,神态不清,年夜夫又以为病已有了转化,属于'风病'了,想用熄风的药物来治疗。但许叔微却以为,这些症状的呈现,都是由于出汗太多造成的。汉代名医张仲景曾经说过'脉薄弱汗出恶风者,不成服年夜青龙扬,服之则筋惕肉润,此为逆也'。是以只有给以服真武汤才华得救。于是就给予服真武汤三剂,三剂后又给以服清心九,没过几天,病人就完全好了”。在这则医案中,不只记实有病人的姓名、所在、职业、发病时刻、初病时的症状、前医的用药治疗情形及服药后的病情厘革,另有许叔微按照古代医家的经历,自己的心得领会,举办辨证论治及治疗后的一系列情形。
古今医案谈(续)
到明代,医案有了进一步的成长,呈现了良多专门记实医案的著述,如薛已的《薛氏医案》;江罐的《名医类案》等等。对付医案的名目、内容也提出了进一步的切当要求。明代医家韩矜就在他的《韩氏医通》中明晰指出,写医案要有必然的模样外形。即:“某处有某人,某年、月、日填写医案一宗,递次填写望形色、闻声音、问景况、评脉理、论病原、治方术”。他并把这种模样外形称之为“六法兼施”。由此可见,明代的医案已在医著中据有了必然的职位地方,且已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加以研究了。
跟着医学的成长,对医案的要求也更高了。清初,当时的名医喻嘉言在他写的《寄意草》一书中,对医案的写法就提得越发详细、完备,并把它叫做“议病式”。他的“议病式”中包孕:“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岁数多少。形之肥瘦诟谇如何,色之利害枯润如何,声之清浊诟谇如何,人之形态苦乐如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某药稍效,某药不效。时下日夜孰重,寒热孰多,饮食喜恶多寡,二便滑涩无有。脉之三部九候,何候独异,二十四脉中何脉独见,何脉兼见。其痘或内伤,或外伤,或兼内外。依经断为何病,其标本先后何在。汗吐下和寒温补泻何施,其药宜用七方中何方,十剂中何剂,五气中何气,五味中何味。以何汤名为加减和合,其效验在于何时。逐一详明,务令纤绝不爽。"喻嘉言的”议病式“切实其实是相称的完美了。内里不只记有病人的姓名、春秋、所在、就诊日期、人的诟谇肥瘦、皮肤的情形、声音的凹凸、情感的厘革、发病的时刻等。另有发病后的情形,用药后的病情厘革,以及饮食、年夜小便、脉象等情形。然后按照中医根基理论举办辨证施治,选方投药。末了还提出应在什么时辰来磨练治疗下场。
清代的医案,不只在质量上赶过了前代,而且数量之多及情势的多样化也是史无前例的。诸如《临证指南医案》、《柳选四家医案》、《张聿青医案》、《王孟英医案》……,真是不胜列举。但其中影响最年夜的,当首推江南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在这部医案里,注重记有叶天士治疗各类疾病的近二千多个医案。这些医案中的剖析,理论相称精炼,偶尔论理虽仅几句,但每每能在全案中起到提纲挈领的浸染,使人阅后赞赏不已。立法处方方面既有必然程序,又能矫捷厘革,选药恰到所长。现罗列叶天士治疗慢性菌痢的一则医案如下:“许,二四,痢疾一年,已浮肿溺涩,古称久痢必伤肾。月前用理阴煎不应,询及食粥吞酸,色瘁脉儒。中焦之阳日备,水谷之湿不运。仍辛温以苏脾阳,佐以分利,用胃苓汤去甘草加益智。”这则医案,文字虽少,却很是精炼。患者姓名、春秋、病程、前医用药后的病情厘革,今朝症状、辨证施治、处方用药以及论理,都讲得一目了然。是以曾有人表彰叶天土的医案说:“若要金针暗度,全仗叶案征采”。
叶天士的医案当然写得很是超卓,但与此刻的中医医案对比,不免为之减色。它不只贯串毗邻了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的特点,而且增进了当代医学妙技的诊断功效。这对促进中西医的联络,加快医学成长的步骤,无疑起了很好的浸染。
医案不仅纯是中医治病的原始记录。更为紧张的是医案中糊口生涯生存着年夜量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厚实经历,是祖国医学的一份贵重遗产。恰是因为医案的存在,才华使历代行之有效的治疗要领得以传布至今。也恰是因为这些医案的存在,得使后裔医家从中受到启发,坦荡思路,总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