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胀

时间:2010-04-11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踪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首要临床默示的一种疾病。

    胆胀多产生于40岁至65岁春秋组,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当今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缘故起因年夜概与人们饮食结构的厘革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下场较好,远期疗效尤其是淘汰复发的疗效更为显着。

    胆胀病始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慨气。”不只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写也很切确。《伤寒论》中虽无胆胀之名,但其所阐述的一些症状,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的“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等都近似本病,该书中所立的年夜柴胡汤、年夜陷胸汤、茵陈蒿汤等皆为临床治疗胆胀的有效丹方。其后《症因脉治》治疗胆胀的柴胡疏肝饮,《柳州医话》所创的不停煎也属临床治疗胆胀习用的效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载胆胀医案,为后裔临床辨证治疗堆集了经历。连年来,在辨证治疗胆胀方面取得了不少经历,同时也在古方的基本上建树了一些有效丹方,既往多主张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此刻也可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取得乐成。

    胆胀为肝胆系病证中常见的疾病。其临床默示与西医学所称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等相似,临床上见有以右胁胀痛、重复爆发为主症的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胆腑内藏精汁。若胆道通降成果正常,在肝胆疏泄浸染下,胆液经胆道排人肠中,助脾胃腐熟消化水谷。若因饮食偏嗜,忧思暴怒,外感湿热,虚损劳倦,胆石等缘故起因导致胆腑气机郁滞,或郁而化火,胆液失踪于通降即可产生胆胀。

    1.胆腑气郁忧思暴怒,情志不遂,肝脏疏泄反常,累及胆腑,气机郁滞,或郁而化火,胆液灵通降泄反常,郁滞于胆,则发为胆胀。

    2.湿热蕴结饮食偏嗜,过食肥甘厚腻,久则生湿蕴热,或邪热外袭,或感应熏染湿邪化热,或湿热内侵,蕴结胆腑,气机郁滞,胆液通降反常而为之郁滞,气郁胆郁则引起胀痛,痛胀发于右胁,而为胆胀。

    3.胆石停滞湿热久蕴,煎熬胆液,聚而为石,停滞胆道,胆腑气郁,胆液通降反常,郁滞则胀,不通则痛,形成胆胀。

    另外,也有由瘀血积块停滞胆道而致者,其机理同胆石停滞。

    胆胀病病机主若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等导致胆腑气郁,胆液失踪于通降。病位在胆腑,与肝胃相关最为慎密亲昵。日久不愈,重复爆发,邪伤正气,正气日虚,加之邪恋不去,痰浊湿热,损伤脾胃,脾胃生化不敷,正气愈虚,末了可致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的正虚邪实之候。

    【临床默示】

    本病以右胁胀痛为主,也可兼有刺痛、灼热痛,久病者也可默示为隐痛,常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口苦,嗳气,善慨气等胆胃气逆之症,病情重者可伴往来寒热,呕吐,右胁强烈胀痛,痛引肩背等症。本病一样寻常起病迟缓,多重复爆发,时作时止,部分病例为急性起病。复发者多有诸如过食油腻,气忿,劳顿等诱因。好发春秋多在40岁以上。

    【诊断】

    1.以右胁胀痛为主症。

    2.常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口苦,嗳气,善慨气等胆胃气逆之症。

    3.起病迟缓,多重复爆发,时作时止,复发者多有诸如过食油腻,气忿,劳顿等诱因。好发春秋多在40岁以上。

    4。十二指肠引流、B超搜检、腹部X线平片、Cr等理化搜检,有助于诊断和分辩诊断。

    【分辩诊断】

    1.胁痛胆胀实为一种希罕范例的胁痛,以胆腑气郁,胆失踪通降而致的右胁胀痛为特性,伴有恶心口苦,嗳气等胆失踪通降,胆胃气逆之症,常因过食肥腻迅即引起爆发,病位范围于胆腑。别的的胁肋痛楚悲伤,则为一样寻常的胁痛,病变以肝病为主。

    2.胃痛胆胀与胃痛因其痛楚悲伤位置周围,症状互兼,常致诊断同化。胃痛在上腹中部胃脘部;胆胀位于右上腹胁肋部。胃痛常伴喧华吞酸,胆胀常伴恶心口苦。胃痛常因暴饮暴食,过食生冷、辛辣而诱发,胆胀常为肥腻饮食而诱发。胃痛任何春秋皆可发病,胆胀多在40岁以上发病。纤维胃镜等搜检发明胃的病变,有助于胃痛的诊断;B超等搜检发明胆囊病变,则有助于胆胀的诊断。

    3.真肉痛胆胀与真肉痛,二者皆可俄然产生,痛楚悲伤强烈,而真肉痛则预后阴险,故需细心分辩。真肉痛痛楚悲伤在胸膺部或左前胸,痛楚悲伤俄然产生而强烈,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可由喝酒餍饫诱发,常伴有意悸,短气,汗出,身寒肢冷,“伯仲青至节”,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心电图等心脏搜检非常;胆胀痛楚悲伤则在右胁,痛势多较轻,可由过食肥腻诱发,常伴恶心口苦,嗳气等胆胃气逆之症,B超等胆系搜检可见非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或病程虽长而属急性爆发,胀痛继承不解,把柄拒按,口苦发烧,苔厚脉拭魅者,多属实。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胁痛隐约,胀而不甚,时作时止,或绵绵接续,遇劳则发,苔少脉虚者,多属虚。

    2.辨缓急右胁胀痛,痛势强烈,甚或绞痛,辗转反侧,呻吟不止,往来寒热,呕吐频繁,苔黄脉数者,则为急证;痛势较缓,无发烧呕吐及黄疸者,则病情较缓。

    治疗原则

    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临床当据虚实而施治,实证宜疏肝利胆通腑,按照病情的差别,分袂实用理气、化瘀、清热、利湿、排石等法;虚证宜补中疏浚,按照虚损的差异,实用滋阴或益气温阳等法,以扶正祛邪。

    分证论治

    ·肝胆气郁

    症状:右胁胀满痛楚悲伤,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慨气,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脉弦年夜。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通降。

    方药:柴胡疏肝散。

    本方以柴胡白芍、川芎疏肝利胆,枳壳、喷香附、陈皮理气通降止痛,甘草协调诸药。应用时以方中四逆散为主,可加苏梗、青皮、郁金、木喷香行气止痛。若年夜便于结,加年夜黄、槟榔;腹部胀满,加川朴、草蔻;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嗳气,呕吐,加代赭石、炒莱菔子;伴胆石加鸡内金、款项草、海金沙。

    ·气滞血瘀

    症状: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惨淡,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活血。

    方药:四逆散合失踪笑散。

    方中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疏肝利胆,理气止痛,炒五灵脂、生蒲黄活血化瘀。可酌加郁金、延胡索、川栋子、年夜黄以增强行气化瘀止痛之效。口苦心烦者,加龙胆草、黄芩;脘腹胀甚者,加枳壳、木喷香;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

    ·胆腑郁热

    症状:右胁灼热痛楚悲伤,口苦咽于,面红目赤,年夜便秘结,小便短赤,心烦失踪眠易怒,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之火,解郁通腑。

    方药:清胆汤。

    方中栀子、黄连、柴胡、白芍、蒲公英、款项草、瓜蒌清泻肝火,郁金、延胡索、川栋子理气解郁止痛,年夜黄利胆通腑泻热。心烦失踪眠者,加丹参、炒枣仁;黄疽加茵陈、枳壳;口渴喜饮者,加天花粉、麦冬;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方中款项草用量宜年夜,可用30-60g。

    ·肝胆湿热

    症状:右胁胀满痛楚悲伤,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年夜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茵陈蒿汤。

    方中茵陈、栀子、年夜黄清热利湿,疏浚胆腑,疏肝利胆。可加柴胡、黄芩、半夏、郁金疏肝利胆而止痛,或与年夜柴胡汤同用。胆石者,加鸡内金、款项草、海金沙、穿山甲利胆排石;小便黄赤者,加滑石、车前子、白通草;苔白腻而湿重者,客岁夜黄、栀子,加茯苓、白蔻仁、砂仁;若痛势较剧,或继承性痛楚悲伤阵发性加剧,往来寒热者,加黄连、金银花、蒲公英,重用年夜黄。

    ·阴虚郁滞

    症状:右胁隐约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暴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眼花,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方药:不停煎。

    方中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滋阴,川栋子疏肝理气止痛。心烦失踪眠者,加柏子仁、夜交藤、枣仁;兼灼痛者,加白芍、甘草;暴躁易怒者,加栀子、青皮、珍珠母;胀痛者加佛手、喷香橼。

    ·阳虚郁滞

    症状:右胁隐约胀痛,时作时止,脘腹胀痛,呕吐清涎,畏寒肢凉,神疲钝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弦弱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疏肝利胆。;

    方药:理中汤加味。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温阳益气。可加干姜、制附子温阳,加柴胡、白芍、木喷香以增疏肝利胆之力。腹中冷痛者,加吴茱萸、乌药;胆石者,加款项草、鸡内金。气血两亏者可选用八珍汤化裁。

    【转归预后】

    本病的转归首要为实证向虚证转化,而成虚实混合之证。实证之初多为气郁,在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前提下可转为郁热或湿热,久则由实转虚,郁热不解,灼耗阴津,致肝肾阴虚,可转化为阴虚郁滞;过服寒凉,过劳伤气,又可转化为气虚郁滞,进而转化为阳虚郁滞,形成虚实并见的证候。若失踪治误治,可致阴液损耗,阴损及阳导致厥脱。本病久延不愈,胆木克土,还可引起胃痛等病证。

    胆胀病患者,如正气充沛,一样寻常预后精采,若延宕不愈,则重复爆发,殊难根治。若急性爆发之时,呈现危证、坏证,则预后较差。

    【防备与调摄】

    积极治疗胁痛、黄疽等肝胆疾病及虫病,疗程要足,除邪务尽,病证治愈后要看重调摄,皆为防备胆胀的紧张法子。

    调摄包孕调养心神,贯串毗邻安静高兴的生理状况;调治劳逸,做到新闻相宜,以气愤血通顺;调度饮食,宜清痰主,多食蔬菜、生果,如萝卜、苦瓜、佛手、苹果等,有利于利胆祛湿,切忌暴饮暴食及食用膏粱鲜味,勿酗酒、贪凉、饮冷。仔细保暖。

    【结语】

    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踪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首要临床默示的一种胆病,为临床常见证候之一。本病病机主若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等导致胆腑气郁,胆失踪通降。病位在胆腑,与肝胃相关最为慎密亲昵。临床上应与胃痛、真肉痛等病证相分辩。辨证上以辨虚实和暖急为要点。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临床当据虚实而施治,实证宜疏肝利胆通腑,按照病情的差别,分袂实用理气、化瘀、清热、利湿、排石等法;虚证宜补中疏浚,按照虚损的差异,实用滋阴或益气温阳等法,以扶正祛邪。应仔细疗程要足,除邪务尽。

    【文献择要】

    《素问·热论篇》:“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症因脉治·腹胀》:“胁肋作痛,口苦慨气,胆胀也。胆胀者,柴胡清肝饮。”

    【当代研究】

    ·胆囊炎治疗的研究

    张氏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200例,取得较好疗效。要领是按辨证论治原则,按照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两型举办治疗。症见右胁下或右上腹痛楚悲伤,胀满,脘闷,食欲不振,嗳气恶心,胸骨后灼热感,舌苔淡黄或黄腻,脉弦数者为肝胆实热型,共103例,内服精安I号方:白术15g,元胡log,川栋子log,郁金12g,年夜青叶20g,金银花20g,山栀log,款项草30g,茵陈30g,皂刺15g。症见上腹或两肋隐痛不适,食欲不振,或食后作胀愈甚,胃气上逆,口干舌燥,胸骨后或右肋下灼热感较重,舌质红或质暗,或有瘀斑,苔黄燥少津,脉细涩者为气滞血瘀型,共97例,内服精安Ⅱ号方:白芍15g,元胡log,乌药log,甘松20g,桃仁log,荔枝核log,鸡内金log,炒山楂30g,款项草30g,黄连15g。将以上两方的一次量分袂加工成精制粉末20g,一日2次,饭前温开水冲服。悉数病例均以持续服药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功效:显效者113例,好转者80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用96.5%。两方疗效根基同等[中医杂志1994;35(10):605]。

    蔡氏等切磋了用益气升阳法治疗胆囊炎的适应证为虚证,其B超默示除具胆囊炎的一样寻常特性外,还默示为空肚时一样寻常张力较低,横径小,形态多呈颀长型,纵径与横径之比>或=2.5,占88.33%。以脂餐试验不雅察看胆囊紧缩成果时,发明虚证患者之胆囊紧缩率较正凡人低,更低于胆囊炎中的实证者,以为这一功效可作为虚证的客不美观指标之一。益气升阳法的常用处方为补中益气汤、柴芍六正人汤、清闲散加黄芪、党参等[北京中医药年夜学学报1994;17(4):42]。

    许氏等运用中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勾当期合并慢性胃炎4.5例,按肝胆湿热、肝胃反面、肝郁脾虚三种证型辨证论治,以同期西药治疗的30例为比较。中药以胆胃方(柴胡、白芍、喷香附、茯苓、枳实、法半夏、姜竹茹、青皮、陈皮、年夜黄、款项草、蒲公英)治疗,肝胃反面型用原方治疗,肝胆湿热型加茵陈、黄芩、草河车,增年夜年夜黄用量;肝郁脾虚型客岁夜黄,加党参、白术:疗程为1个月。功效:中药治疗组近期缓解率和显效用较着高于比较组。并表现中药有必然的排石浸染,能消弭显性胆汁返流并能改进慢性胃炎之胃粘膜炎变[中医杂志1993;31(7):413]。

    董氏等授与茵陈蒿汤为主的12味中药(茵陈、栀子、年夜黄、款项草、柴胡、虎杖等)经皮给药治疗胆绞痛78例。要领是将上药水煎过滤成250ml液体再加透皮促进剂,制完婚水性乳膏剂,每次取15g,涂在敷料外貌(10emXlOcm),贴于腹部右肋缘锁骨中线处。功效:经用乳膏剂贴敷后2小时内痛楚悲伤消散踪或较着减轻者44例,有效用为76%。并以为经皮给药的首要利益是休止了药物和胃肠道彼此影响和滋扰;绕过肝脏、胃肠道的“首过效应”,从而进步药物生物操作度;低落用药剂量,淘汰给药次数,减轻毒副浸染[中华消化杂志1997;17(3):141]。

    ·胆石症的临床与尝试研究·

    胆石病在我国的治疗,差别时代有着差此外特点,50年代过去,根基上是属于外科治疗领域;60年代跟着中西医联络的开展,非手术疗法的应用日益普及,排石疗法日益成熟;70年代跟着溶石疗法的发明,溶石疗法形成高涨;80年代体外抨击袭击波碎石术治疗胭囊结石法传人,我国迅速开展;90年代形成了排、溶、碎、取四类要领并举之势,但各有驳倒,当前的题目是:第一,要把握好四类要领的适应证,它们可相互配合,但任何要领尚不能完全庖代任何一法;第二,每种要领均有其利益与错误舛错,在剖析疗效时,应思量这些题目;第三,各类要领均有改造与进步疗效的年夜概性,评价任何要领要有成长的不雅概念,不能无缺否定[中国中西医联络杂志1992;12(1):47]。

    许氏等应用活血化瘀为主对胆石症100例举办了前瞻性治疗研究,并与中医辨证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30例举办随机比较。功效:活血化瘀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48例,有效33例,总有效用为91%,均优于中医辨证比较组和西医比较组;活血化瘀对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疗效较好,而对肝内胆管结石和多发部位结石疗效较差;对差别中医证型举办剖析,其对肝胆湿热型和肝郁气滞型疗效较好,而对肝郁脾虚型则疗效较差;与中医辨证治疗组在差别证型方面举办对照,其对肝郁气滞型的疗效较好,从而剖明活血化瘀不只可以有效地治疗胆石症,并在某些方面有必然的优胜性。要领是: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组药用姜黄、年夜黄、三七、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连、半夏、款项草、乌梅、炒山栀等,逐日1剂。中医辨证治疗组以中医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型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肝胆湿热型以年夜柴胡汤加减治之;肝郁脾虚型以清闲散加减治之。西医治疗组选用氟哌酸、熊去氧胆酸及654-2治疗,各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并提出胆石症默示为坚贞性右上腹痛楚悲伤,病情绸缪难愈,久病人络,久病必瘀;当代医学以为因为结石的刺激,胆囊壁充血水肿,普及的炎性细胞浸润与纤维构造增生,胆囊壁增厚等都可以为是血瘀的特点。治疗机理是活血化瘀使胆道中的瘀血断根,就能疏浚胆道,有利于胆道中湿热瘀毒的渗出,并增强胆囊的紧缩和排胆效能,以到达通腑的目的[中国中西医联络脾胃杂志1996;4(3):141)。

    吴氏用溶石灵治疗中老年胆系结石164例,均匀服药3.5个月,功效病愈39例(23.8%),有效50例(30.5%),无效75例(45.7%),总有效用为54.3%。对胆囊、肝管及胆总管结石均有较好疗效。豚鼠成石模型剖明,溶石组的成石率为25%,成石模型组成石率达70.6%—86.7%,两组对比有显着差异(P<0.01)。溶石灵胶囊的因素有人参皂甙、绿矾、鸡内金、山楂、本黄、姜黄、元胡、陈皮、虎杖、月见草花等[中医杂志1993;34(6):352]。

    年夜黄有致泻、收敛止血、解痉利胆、利尿、健胃助消化等诸多浸染,尝试证实,年夜黄素能打扫乙酰胆碱所致的痉挛,其解痉浸染较罂粟碱强4倍。年夜黄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并能使;其中的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进。对胆石症患者举办B超不雅察看剖明,生年夜黄有废弛括约肌,加强胆囊紧缩,胆管扩张,驱除胆道异物的浸染,且有抗菌浸染,副浸染小,故为胆道疾患的首选药物。

上一篇:鼓胀 下一篇: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