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眠

时间:2010-04-11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


    失踪眠
    失踪眠是因为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老,天禀不敷,心虚胆寒等病因,引起心神失踪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通俗不能得到正常就寝为特性的一类病证。首要默示为就寝时刻、深度的不敷以及不能消弭委顿、规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坚苦,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踪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故障人们正常糊口、事项、进修和康健,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踪眠,给病人带来耐久的疾苦,乃至形成对安歇药物的依靠,而耐久服用安歇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中医药经由过程调解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成果,常能较着改进就寝状态,且不引起药物依靠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迎接。

    失踪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以为失踪眠缘故起因首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踪和,使人不强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友不能悬其病也。”《素问·逆调论》还记实有“胃反面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裔医家延长为凡脾胃反面,痰湿、食滞内扰,甚至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以为白叟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实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踪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代价。《古今医统年夜全·不得卧》较注重地剖析了失踪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默示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注重的阐述。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周全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要领,“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以是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敷耳”,还以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天真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作育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两全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成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踪眠缘故起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反面”五个方面。《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踪眠病机剖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年夜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年夜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人表也。”

    失踪眠因此不能得到正常就寝,以就寝时刻、深度及消弭委顿浸染不敷为主的一种病证。因为其他疾病而影响就寝者,不属本篇谈判领域;.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踪眠为首要临床默示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索过分,损沉痛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侍奉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思索伤脾,脾血吃亏,经年不寐。”

    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障碍,壅遏于中,胃气失踪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反面则卧不安也。”或由过食肥甘鲜味,酿生痰热,扰动心神而不眠。或由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踪健运,气血生化不敷,心血不敷,心失踪所养而失踪眠。

    3.病后、年老久病贫血,产后失踪血,年老血少等,引起心血不敷,心失踪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天真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敷也,营主血,贫血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4.天禀不敷,心虚胆寒素体阴盛,兼因房劳太过,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踪交而神态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敷,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虚胆寒,暴吃恐慌,神魂不安,甚至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意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

    综上所述,失踪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踪和,阴阳失踪调,其根基病机以心贫血、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踪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踪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两方面为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相关慎密亲昵。失踪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寒,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踪养所致。失踪眠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踪眠久病可默示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故清代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临床默示】

    失踪眠以就寝时刻不敷,就寝深度不够及不能消弭委顿、规复体力与精力为首要证候特性。其中就寝时刻不敷者可默示为人睡坚苦,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主要者乃至彻夜不寐。就寝深度不够者常默示为夜间时醒时寐,寐则不酣,或夜寐梦多。因为就寝时刻及深度质量的不够,致使醒后不能消弭波劳,默示为头晕、头痛、神疲钝力、心悸、忘掉,甚诚意神不宁等。因为个体差异,对就寝时刻和质量的要求亦不不异,故临床武断失踪眠不只要按照就寝的时刻和质量,更紧张的因此能否消弭委顿、规复体力与精力为依据。

    【诊断】

    1.轻者入睡坚苦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持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忘掉、神疲钝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体系及尝试室搜检,未发明有故障就寝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脏腑失踪眠的首要病位在心,因为心神失踪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踪眠,但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踪调相干。如暴躁易怒而失踪眠,多为肝火内扰;遇事易惊,多梦易醒,多为心胆气虚;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踪眠,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踪养;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而失踪眠,多为胃腑宿食,心神被扰;胸闷,头重眼花,多为痰热内扰心神;心烦心悸,头晕忘掉而失踪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神不安等。

    2.辨虚实失踪眠虚证,多属阴血不敷,心失踪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消瘦,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忘掉,多因脾失踪运化,肝失踪藏血,肾失踪藏精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治疗原则

    在补虚泻实,调解脏腑气血阴阳的基本上辅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根基治疗要领。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敷,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混合者,治宜攻补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联络临床,分袂选用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详细治法,并仔细配合精神治疗,以消弭求助焦灼,贯串毗邻精神恬逸。

    分证论治

    ·心火偏亢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

    方中朱砂性寒可胜热,重镇安神;黄连清心泻火除烦;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养阴以配阳。可加黄芩、山栀、连翘,加强本方清心泻火之功。本方宜改丸为汤,朱砂用少量冲服。

    若胸中懊侬,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宜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年夜黄、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定心神。

    ·肝郁化火

    症状:暴躁昂怒,不寐多梦,乃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甘草和中。可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若胸闷胁胀,善慨气者,加喷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

    ·痰热内扰

    症状: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眼花,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黄连清心泻火。

    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安神定志。

    若实热顽痰内扰,历久不寐,或彻夜不寐,年夜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胃气失踪和

    症状: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年夜便不爽,舌苔腻,脉滑。

    治法:和胃化滞,宁心安神。

    方药:保和丸。

    方中山楂、神曲助消化,消食滞;半夏、陈皮、茯苓降逆和胃;莱菔子消食导滞;连翘散食滞所致的郁热。可加远志、柏子仁、夜交藤以宁心安神。

    ·阴虚火旺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忘掉,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黄连、黄芩直折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养阴血。两方共奏滋阴降火之效。若心烦心悸,梦遗失踪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即为交泰丸以交通心肾,则心神可安。

·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忘掉,神疲食少,头晕眼花,伴有四肢疲倦,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喷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若心血不敷,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失踪眠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有助养心放心,或加夜交藤、合欢皮、龙骨、牡蛎以平静安神。若脘闷、纳呆、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

    若产后虚烦不寐,形体瘦削,面色觥白,易委顿,舌淡,脉细弱,或白叟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敷,治宜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

    ·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寒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疲倦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线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实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转归预后】

    失踪眠一病除部分病程短,病情纯挚者治疗生效较快外,年夜多属病程较长,病情庞年夜,治疗难以速效,而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踪当,易使病情越发庞年夜。属心脾两虚证者,如饮食欠妥;或过用滋腻之晶,易致脾虚加重,化源不敷,气血更虚,又食滞内停,每每导致虚实纷乱。

    本病的预后一样寻常较好。

    【防备与调摄】

    养成精采的糊口风俗,如守时睡觉,不通俗熬夜,睡前不饮浓茶、咖啡和吸烟等,贯串毗邻神色高兴及加强体质磨炼等对失踪眠的防治有紧张浸染。

    本病因属心神病变,故尤应仔细精神调摄,做到喜恶有节,打扫忧思焦灼,贯串毗邻精神恬逸;养成精采的糊口风俗,并改进就寝环境;劳逸联络等,对付进步治疗失踪眠的下场,改进体质及进步事项、进修效用,均有促进浸染。

    【结语】

    失踪眠多为情志所伤,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劳逸失踪度等引起阴阳失踪调,阳不人阴而发;病。病位首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实之分,且虚多实少。着实证者,多因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失踪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治当清心泻火,清肝泻火,清化痰热,和中导滞,佐以安神宁心,常用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保和丸等。其虚证者,多由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引起心神失踪养所致,治当滋阴降火,补益心脾,益气镇惊,佐以养心安神,常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归脾汤、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等。


    [附] 忘掉

    忘掉是指影象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亦称“喜忘”、“善忘”。历代医家以为本证多与心脾亏虚,肾精不敷有关,亦有因气血逆乱,痰浊上扰所致。《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指出:“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敷则肾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忘掉证治》曰:“脾主意与思,意者记所旧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今脾受病,则意舍不清,心神不宁,使人忘掉,经心力考虑不来者,是也。,,可见本病多由心脾不敷,肾精虚衰所致。心主血,脾生血,肾主精华,思索太过,劳沉痛脾,则阴血暗损;房事不节,则精亏髓减,脑失踪所养,皆令人忘掉。高年神衰,亦多贫血、精少而忘掉。气血逆乱,痰浊上扰亦可引起忘掉,如《素问·调经论》说:“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丹溪心法·忘掉》则以为“忘掉精神短少者多,亦有堂魅者”。

    忘掉以虚证居多,如思索太过,阴血消费,劳沉痛脾,化生无源,心脑失踪养;或久病损伤精血,脑髓不充;或年老气血亏虚,肾精亏虚,心脑失踪养均可导致忘掉。实证则见于情志不遂,痰浊上蒙所致。其病位在心脑,但与脾肾相关慎密亲昵。

    本篇所谈判的忘掉是指后天失踪养,脑力渐致虚弱者。天赋不敷,生性愚钝的忘掉不属于此领域。

    忘掉的首要证治如下:

    ·心脾不敷

    症状:忘掉失踪眠,精神疲乏,食少心悸,舌淡,脉细。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

    本方具有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的浸染。

    ·肾精亏耗

    症状:忘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补肾益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养心安神开窍。若兼肾阳虚者加鹿角胶、肉苁蓉、巴戟天、紫河车,以阴阳同补,填精补脑。

    ·痰浊上扰

    症状:忘掉,头晕,胸闷,呕恶,苔黄腻,脉滑。

    治法:降逆化痰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味。

    温胆汤健脾化痰,理气降逆,加石菖蒲、郁金开窍解郁。

    ·肝郁气滞
   
    症状:忘掉心悸,胸闷胁胀,易怒,喜慨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开窍。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疏肝散疏肝养肝,理气活血解郁,加郁金、石菖蒲解郁开窍。

    【文献择要】

    《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反面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古今医统年夜全·不得卧》:“痰火侵扰,心神不宁,思索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敷,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涣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躁,便弗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

    《景岳全书·不寐》:“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思索劳倦,恐慌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敷,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景岳全书·不寐》引徐东皋曰:“痰火侵扰,心神不宁,思索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敷,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者,亦不得眠。……有体气素盛偶为痰火所致,不得眠者,宜先用滚痰丸,次用安神丸清心凉膈之类。有体素弱,或因过劳,或因病后,此为不敷,宜用养血安神之类。凡病后及妇人产后不得眠者,此皆气虚而心脾二脏不敷,虽有痰火,亦不宜过于攻,治仍当以补养为君,或佐以清痰降火之药。”

    《类证治裁·不寐》:“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灵枢·年夜惑论》:“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敷,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重订严氏济生方·惊惶怔忡忘掉门》:“夫忘掉者,常常喜忘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索太过,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忘掉。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

    《丹溪心法·忘掉》:“忘掉,精神短少者多,亦有堂魅者。戴云:忘掉者,为事有头无尾,言谈不知首尾,此觉得病名,非比天生之愚顽不知人事者。……此证皆由忧思太过,损其心胞,甚至神舍不清,遇事多忘,乃思索太过,病在心脾。治之以归脾汤,须兼理心脾,神宁意定,其证自除也。”

    【当代研究】

    ·辨证论治

    尤氏辨证治疗神经虚弱107例,心脾吃亏型用党参30g、茯神20g、黄芪20G,淮山药20g、远志10g、白术10S。枣仁10G、龙眼肉15S。夜交藤15G,甘草6g;阴虚火旺型用生地20g、山萸肉20g、茯苓20g、泽泻15g、知母15g、淮山药15G,丹皮10G,枣仁10g、参须10g、黄柏8g、麦冬12g、远志6g;脾胃反面型用法半夏10g、枳实10g、川厚朴10S、枣仁10g、太子参10g、陈皮6g、茯苓12S、竹茹5g,水煎送服保和丸和五积散。治愈8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用92.52%[湖南中医杂志19N;(5):38)。

    ·专方专药

    (1)从瘀血论治:赵氏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性失踪眠40例,根基方:当归15s。生地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6-10g、枳壳6g、柴胡6g、桔梗6G、川牛膝15g、西红花2g(另煎),日1剂,水煎服。症状改进后,气虚加泰西参或太子参,阴虚加阿胶、龟板、知母、鹿角胶,脾虚加白术、茯苓、山药,适被选用重镇安神药如磁石、朱砂、琥珀、生龙牡等。治愈20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湖南中医杂志1994;(5):38)。周氏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根基方(芍药、川芎、当归、生地、丹参、红花)加减治疗老年失踪眠22例,比较组18例予谷维素、维生素B6及Bl。治疗时期两组均不给以抗焦灼药和催眠药,功效治疗组总有效用为95.45%,比较组总有效用为55.55%,P<0.01[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8):25]。

    (2)从心论治:李氏用复方酸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踪眠症134例,治疗组71例,用本品1-2粒,比较I组31例,用朱砂安神丸log;比较Ⅱ组32例,用安歇酮1-2片。均于睡前半小时服。功效:3组分袂显效(就寝显着改进,持续3夜就寝时刻延迟年夜于2小时,症状消散踪或减轻)33例、6例、11例,有效26例、8例、14例,总有效用83%、45.2%、78.2%,治疗组疗效优于比较工组(P<0.01),与比较Ⅱ组对照无显着性差异(P>0.05),服2粒疗效优于1粒(P<0.05),病程较尊长疗效差,无较着毒副浸染[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5;(1):28]。

    (3)从心脾论治:华氏用健脑丸治疗神经虚弱证候群153例,药用红参须9G,蜜制黄芪12g、淡水龟甲(打坏先煎)12g、麦冬12g、益智仁12g、石菖蒲(后下)15g、北五味子log、甘松15g、远志6G,当归8g,日1剂,水煎,1个月1疗程,用2个疗程。治愈23例,显效78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用94.77%[新中医1994;(1):28]。

    (4)从肝胆论治:葛氏从肝胆论治顽固性失踪眠,久郁伤神者,疏肝解郁,调气畅血;肝火扰神者,滋阴润燥,清热平肝;胆气失踪和者,补气益胆,化痰宁心;肝血不敷者,滋阴养血,柔肝安神[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7):13]。

    (5)从肝肾论治:顾氏治疗顽固性失踪眠:①内服汤:法半夏log,夏枯草log,生地、白芍、女贞子、墨早莲草、丹参、合欢皮各15g,生牡蛎、夜交藤各30g,肝郁加甘菊花、白蒺藜,心肾不交加黄连、肉桂,睡前l小时服头煎,夜间醒后服2煎,夜间不醒者,越日清晨服2煎。②推拿,睡前温水洗脚,按涌泉(双)15分钟。功效治愈24例,好转12例(夜眠时刻>6小时)[广西中医药1990;(6):6]。

    (6)从肝脾论治:朱氏报道以氨杞精口服液(多种氨基酸、枸杞、黄精组成)对18例神经虚弱伴有规范失踪眠症状者的尝试研究剖明,该药有提前就寝的浸染,优于比较组(慰藉剂),P<0.001(中医药信息1997;(6):37)。呻卜治法吴氏总结失踪眠的外治法首要包孕穴位敷贴法、安歇药枕法、手心敷药法、指压法、洗足法、药帽法等[中医杂志1998;(7):442]。

上一篇:痫病 下一篇:眩晕